第一零八章 丨哀歌路難(第1/2 頁)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按王凌所言,如今朝中隱然已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方是以太尉馬日磾、尚書令士孫瑞為主的關西士人集團,另一方則是以侍中楊琦、尚書僕『射』楊瓚為主的弘農楊氏。
這兩派雖同屬關西士人陣營,但相對來說弘農楊氏與關東士族交往頗密,與漠視關東士族的馬日磾等人有本質上的分歧。
在對付王允這等強敵時,他二者尚能團結一心,待王允倒下後,兩方之間的政見頓時不合了起來。
最後一方便是司徒趙謙,他雖然德望具足,但論及門生故吏與家望,到底比不得以太尉馬日磾為代表的扶風馬氏、和以侍中楊琦為代表的弘農楊氏。
趙謙的勢力雖然最為弱小,但趙謙卻有足夠的權謀心計周旋於朝堂,此刻舉薦黃琬為司空,皇帝出於平衡朝中勢力的需要,八成會允准。
在此之後,趙謙要為他的弟弟鋪路,恐怕還有後手,比如,借黃琬向朝中殘餘的關東豪族勢力示好,促使彼此聯合、或是靠黃琬與弘農楊氏之間的恩情,結好楊氏。
王允思忖過後,道:“朝中但有黃子琰在,當不使政有失也,吾輩亦可安心返鄉了。”
話畢,王允又問道:“軍中諸將如何?”
王凌答道:“自胡軫、李傕等人伏誅以後,陛下裁汰老弱、厲行屯田,得眾軍擁戴,三輔安定,叔父與趙公應該已知此事。”
見王允與趙戩點頭,王凌接著往下說道:“裁軍之後,陛下先是獎勵有功之將,以皇甫將軍為首功,拜驃騎將軍,恢復了被孝靈皇帝削去的槐裡侯爵祿,還多加了兩千戶,並賜食邑萬戶。”
“皇甫義真當年剿滅黃巾,乃獲此爵,後因得罪宦官而遭削減,如今失而復得,倒也了卻他一件憾事了。”王允說完,想到皇甫嵩宦仕一生,臨了還能居如此高位,無不感慨:“昔日皇甫義真牧守冀州,直言抗辯,卻落得削爵罷官的下場;此後潔身自愛,對誰都屈意委婉,沒想到卻還能有今天。”
趙戩在一旁搭話道:“我聽說,秘書令『射』堅之弟『射』援,前日已與皇甫義真之女成婚了?”
王凌不明所以,回道:“此二人早有婚約,如今成婚,正當時也。”
趙戩哂笑道:“當初『射』堅親附陛下,主張寬赦蔡伯喈,那皇甫義真嚇得閉門稱病,不敢私見『射』氏,以示無所偏頗。如今『射』堅為秘書令,典掌秘籍,出入禁中。皇甫義真嫁女,確實正當時也!”
王凌一時答不上話,訥訥無語。
索『性』趙戩不過是氣話,完全是為其故主王允抱不平而已,王允心裡有所觸動,看了趙戩一眼,說:“馬翁叔等人雖與我不和,但都是為了朝廷著想,有他們在朝輔佐陛下,再有皇甫義真領兵。我哪怕不在其位,也不耽誤漢室中興之勢。”
“朝廷捐棄能臣,縱使最後得以中興,也無非是事倍功半與事半功倍而已,豈可同列而語?”趙戩不服氣的說道。
“叔茂!”王允突然說道;“幸而你已不在簪筆持囊,否則依你直言快語的本『性』,我豈能安心留你在朝堂?”
說退了趙戩,王允轉頭對王凌囑咐道:“彥雲,你既已出仕,便要恪盡臣責,不僅要養育黎庶,還要時刻關注朝野大事。若是朝有『奸』佞、或是朝堂施政有所失當,你當直言抗辯,不可學皇甫義真獨善其身!”
王凌受了教誨,凜然道:“謝叔父贈言,凌斷不敢忘。”
趁此機會,王凌正好說一件近來使他疑『惑』不解的事,以希冀能從王允這裡得到答案:“叔父,朝中又有人開始上奏勸陛下早日元服,擇立長秋宮了。”
王允眉頭一揚,說道:“陛下的意思是?”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