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長了九年的人參(第3/6 頁)
了人參文化理論研討會。
許世彥應邀參加研討會,跟與會一眾專家來賓,討論關於撫松人參的歷史及文化,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
人參節期間,坐落於東崗參業公司,國內首家人參博物館——撫松長白山人參博物館,正式開館。
博物館採用室內室外相結合的展覽方式,將人參栽培、加工等情況詳細展出。
同時還向人們展示了撫松地區人參栽培和發展歷史,尤其是各種栽培方式的演化。
對撫松地區人參文化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一屆人參節,經貿活動也有一定的成果。
來自東夷、南韓、義大利以及全國各地的客商一百餘人,進行了經貿洽談活動,成交額數千萬元。
雖然比不上之前的記錄,好歹算是個轉折點,好的開端。
人參節期間還有一件大事,萬良人參市場交易大廈落成,舉辦了很隆重的落成典禮。
相比於許世彥前世,這輩子萬良人參市場正好晚了兩年。
關於萬良人參市場的修建,不少人在此之前頗多揣測,都覺得許世彥可能會暗地裡使絆子不讓建。
畢竟東崗已經有一處人參市場了,每年市場交易量都非常大。
參市周圍那些門市啥的都不少掙錢,參市旅店和飯店更是賺的盆滿缽滿。
這種情況下,要是撫松境內再多一家人參市場,肯定會分走不少的客流量,東崗那邊往後就沒那麼掙錢了。
但是出乎所有人預料,許世彥對此一點兒反應都沒有,他才不幹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呢。
透過大家這幾年的努力,撫松人參基本上算是走出了低谷。
雖說價格頂多也就是興旺時期的一半,但最起碼不用愁著銷路了。
不少參農又恢復了種植的熱情,開始發展人參。
這種情況下,多一家人參市場,能更好的提高撫松人參知名度。
東崗參市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地位早已穩固。
再加上還有不少藥廠、保健品廠都過來抓貨,萬良參市就算建成,短期內也無法撼動東崗參市的地位。
將來兩邊各自發展,更能促進人參的市場交流,本身這是好事情。
這幾年,許世彥等人家裡一直沒斷了栽參。
反正也不多,一年還是一百來丈,都是僱人幹活。
到秋天起了棒槌,挑大的、身條好的直接用白色泡沫箱打好包裝,發貨運往首都、滬市、羊城,賣鮮參。
其餘的送去加工廠,加工完之後發貨賣掉。
八九年的時候,許世彥家栽了一百丈參,用的就是當初柳毛河那片參地的栽子,四年直生根的大栽子下地。
按理,這個應該是九二年起參做貨,但是當時行情一般。
許世彥就跟蘇安瑛說,留下五十丈大栽子下地的不起,其他的起參做貨。
那五十丈去年沒起,到今年就五年了。
儘管這兩年一直在追肥,也特別注重田間管理,但土壤的力量已經到了盡頭,而且也特別容易感染雜菌導致腐爛。
換源app】
當初一厘十棵八棵下地,到今年一厘也就剩五六棵了。
看參的人傳信給許世彥,說要是再不起,怕是明年就得都爛掉,還是起了吧。
許世彥一琢磨也是,這要是連參栽子時期算一起,那棒槌都長九年了。
屬實是到時間了,那就起吧。
於是找了個週日,許世彥夫妻領著許海清、許瑾慧,加上幫工的人一起,開車上山起參。
往年家裡起參,許世彥一般都不親自來,多數都是許世安帶著僱的人幹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