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2/3 頁)
為明堂,老屋坐於龍脈,前有坪壩,四周青山遮蔽,是風水學上所謂山環水抱,藏風聚氣的佳地。曾國藩自出生直到出仕,整個童年與青少年時代,生長於斯,其身心必深受這種質樸自然環境的陶冶。
高嵋山下是儂家,歲歲年年鬥物華。
老柏有情還憶我,夭桃無語自開花。
幾回南國思紅豆,曾記西風浣碧紗。
最是故園難忘處,待鶯亭畔路三叉。
從青年時代的詩中,可以感受到曾國藩濃濃的鄉土之情,即便在身居高位後,他依然不能忘情於故鄉。同治四年四月,詔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赴山東督師剿捻,以李鴻章接任兩江總督。留在金陵的歐陽夫人不願回黃金堂,擬攜兒女暫住長沙。曾國藩則執意鄉居,為的是保持住儉樸的家風。&ldo;仕宦之家,往往貪戀外省,輕棄其鄉,目前之快意甚少,將來之受累甚大。吾家宜立矯此弊。&rdo;61歐陽夫人不願回鄉,並非貪戀城市繁華,而是認為黃金堂不吉利。兒媳賀氏(即前面提到過的賀長齡之女)在此難產而死,賀夫人之母亦死於此,屋前的池塘,還溺死過人。62為解決這個問題,曾國藩致信長子紀澤,要他回鄉一趟,與叔父們商量,擇地另建新居。
黃金堂之屋,爾母素不以為安,又有塘中溺人之事,自以另擇一處為妥。餘意不願在長沙住,以風俗奢靡,一家不能獨儉。……澤兒回湘與兩叔父商,在附近二三十里覓一合式之屋,或尚可得。63
又致信國潢、國荃二弟:
令紀澤先回湘鄉稟商兩弟,覓一妥屋,修葺就緒,再緘告金陵,全眷回籍,庶幾有條不紊。請兩弟先為籌度一處,以不須新造者為妙。64
曾國藩考慮的幾處地點,大都是祖上傳下來的幾處老屋,其中只有富坨村一處,是曾國荃名下的產業。大哥要覓一處養老之地,國荃自然當仁不讓,痛快地將富坨的宅子兌與乃兄,還附贈了百餘畝田地。這就是富厚堂侯府的由來。
當年(同治五年)年底,曾國荃補調湖北巡撫,富坨新宅的修建,便由曾國潢一肩承當了。兄長為國之重臣,一日衣錦還鄉,曾氏闔族與有榮焉。所以這位老弟辦起這件事來勁頭十足,務必要體現&ldo;侯府&rdo;之堂皇與威嚴,若非曾國藩一再告誡要儉省,還不知會搞成什麼局面。
但就是省,也還是花掉了七千串大錢(約合三千五百兩銀子),其中曾國潢自己還幫補了一千餘兩。以至曾國藩聞訊後驚呼:&ldo;富坨修理舊屋,何以花錢至七千串之多?即特造一屋,亦不應費錢許多。&rdo;65又在日記中痛自反省道:&ldo;餘平生以起屋買田為仕宦之惡習,誓不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顏見人!平日所說之話全不踐言,可羞孰甚!&rdo;66
歐陽夫人攜帶子女,於同治五年十一月搬入富坨新居,當時還沒有富厚堂這個名字,而是以曾國藩的家訓名之為&ldo;八本堂&rdo;。67後來曾紀澤以《後漢書》中&ldo;富厚如之&rdo;,更名為富厚堂。侯府大院坐西朝東,位於低矮而樹木繁茂的鰲魚山凹內,如同坐於圈椅之中。門前挖有一半月形荷塘,四面是開闊的稻田,涓水自堂前緩緩流過,向東匯入湘江。
富厚堂佔地約四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九千餘平方米,正門上懸&ldo;毅勇侯第&rdo;朱底金字牌匾,從門廳繞過影壁,是座八百平米的大院,有石砌甬道直通前廳八本堂,中廳設有供奉祖先神位的祭臺,後廳是歐陽夫人與紀澤、紀鴻夫婦的居室。此外還有求闕齋(家塾)、思雲館、藏書樓等多處建築,各以迴廊相連。其中藏書樓藏書三十萬卷,收藏之富,可與清代四大藏書樓(分別是山東聊城楊氏的海源閣,江蘇常熟瞿氏的鐵琴銅劍樓,浙江歸安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