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統一東南亞(第1/3 頁)
暹羅的帕碧羅闍國王和真臘的華爾康國王去年就達成了攻守同盟,共同對抗賈珠。
如今賈珠率先進攻暹羅,於是帕碧羅闍要求華爾康派兵到暹羅南部,構築抵禦乾軍的防線。
但是卻被華爾康以要防守東部的茜香軍和安南軍為由拒絕了,所謂的攻守同盟不過是一紙合約,他連真臘國內的逃兵問題都沒解決,哪有精力派兵去支援暹羅。
何況賈珠的遼東水師一直在暹羅灣巡視,既可以攻打暹羅,也可以攻打真臘。
如果將兵力都派去了暹羅,遼東水師配合茜香軍和安南軍進攻真臘怎麼辦?
四面皆敵,華爾康怎麼敢讓真臘國內兵力空虛?
而且,華爾康暗地裡已經動了投降的念頭,只要投降,皇室成員的生命安全還是能得以保全的,東籲、南掌和茜香就是例子。
面對華爾康的出爾反爾,帕碧羅闍除了譴責也沒有其他辦法,難道他還能派兵去進攻真臘嗎?
暹羅國內十萬將士,要抵禦賈珠的幾路兵馬,完全不夠用。
帕碧羅闍各派了兩萬兵馬去抵禦東籲軍和南掌軍,又派了四萬兵馬抵禦賈珠北上的大軍,只留了兩萬兵馬鎮守王城。
這些只是明面上的數字,他每天都能收到軍營中將士逃跑的訊息,目前各處兵馬具體還剩下多少將士連他都不知道。
他更不知道剩下的這些將士中,有多少人是死心塌地跟著他,有多少人將來會逃跑,又有多少人在謀劃著在戰場上投靠賈珠,效忠新主,建功立業。
戰爭的勝敗已經很清楚了,跟他一條道走到黑,最終只會是殉國的命運,又有多少人真的願意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來盡忠報國呢?
底層將士的這種行為,帕碧羅闍還能理解,但是高層貴族的一些行為才真的讓他心寒。
有許多貴族都已經將家族子弟透過各種渠道送出了王城,有的改了戶籍,搖身一變成為普通百姓;有的帶著糧食等各種物資去了深山中躲藏;還有的隱姓埋名,逃去了敵國。
這些人與國同休,享受了各種好處,但是當暹羅遭遇危機的時候,比誰都跑得快。
如果不是賈珠要將這些高層貴族、世家豪紳趕盡殺絕,帕碧羅闍相信,這些人不會有絲毫猶豫,就會向賈珠投降效忠。
說不定還會帶兵殺進皇宮,將皇室成員俘虜,獻給賈珠邀功領賞。
好在,賈珠執行的政策打消了他們的這種心思,才讓他們能夠聯合在一起,共同對付賈珠。
面對這些積極尋求退路的高層貴族們,帕碧羅闍下令嚴查,一旦發現就抄家滅族。
皇室都沒有想辦法保全自身,帕碧羅闍怎麼能容忍他們的子孫後代逃出生天,以後依舊享受榮華富貴。
既然是他阿瑜陀耶王朝的權貴,那就隨阿瑜陀耶王朝一同毀滅吧。
他對付不了賈珠,還對付不了這些權貴嗎?
在帕碧羅闍的殘酷鎮壓下,才遏制了高層權貴們逃跑的行為。
人與人之間的悲歡並不相通,帕碧羅闍遭遇了各種煩心事,而賈珠正率兵在戰場上勢如破竹,攻佔一座又一座暹羅城池。
對於陸戰,乾軍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作戰體系。
首先就是炮轟,摧毀城牆和城門;然後就是火槍兵遠端射擊,摧毀敵軍抵抗意志;最後就是由遼東鐵騎近戰收割、追殺敵軍。
單獨拿出一個兵種,就已經是王炸了,暹羅軍都沒辦法抵擋;三個兵種組成的作戰體系,更是發揮出了1+1+1>3的效果,暹羅軍毫無抵抗能力。
而且,很多次戰鬥都有暹羅軍將士主動投降,背刺守城軍,使得暹羅軍本就嚴峻的形勢,更加雪上加霜。
不到半個月時間,乾軍連戰連捷,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