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土地和糧食(第2/2 頁)
種地、能種地的家庭,以提高總產量。
有沒有可能因為這種分配方式,就讓所有的百姓都懈怠,不努力種糧食了呢?
很顯然不會,因為實際分到的糧食最終還是取決於他們自家土地糧食的產量。
不僅僅是土地和糧食,其他很多方面,也可以制定類似的制度,只不過在小農經濟中,糧食是最重要的一點。
等跨越小農經濟,進入其他經濟形態,也可以有類似的制度,比如按行業分。
彼時的土地和此時的行業,有什麼區別嗎?同樣有上中下之分,老百姓同樣靠他生存。
耕“上等地”的人拿著鉅額紅利,還看不起耕“下等地”的人,這和個人努力有關係嗎?這真的公平嗎?
不過是因為天賦、關係或者運氣選到了一塊“上等地”而已。
就這麼簡單的制度,一個小學生都會,但是千百年來卻從來沒有實施過,背後的原因需要深思。
是有人想不到嗎?恐怕未必吧。
是實施起來很困難,成本很高嗎?貌似也不是吧。
有許多聰明人制定了許多更加激進的措施,目的嘛,當然就是為了讓它早點破產,進而消滅這種制度。
消滅私有制不是要讓大家將自己的所有財產全都拿出來充公,而是私有生產、公有分配、私人佔有。
破壞了其中任何一條,都很難實現預期的目的。
生產如果不是為了自己,就缺乏生產的積極性;如果不能私人佔有,個人權利就得不到保障,也可能會造成資源浪費等現象。
當然,最重要的是公有分配,需要一個強有力且公正的分配集團。
如果只是由一小部分人來掌握分配的權力,分配就永遠不可能會公平。
那麼請另一群人來監督他們分配行不行呢?
很遺憾,同樣不行。
因為不管你請多少人來監管,分配者都可以用利益來收買他們。
尤其是當分配者還決定著監管者的利益分配時,那監管就是一個笑話。
只有一個辦法,讓所有人共同參與分配,或者讓所有人共同參與監管。
其實一點都不難,不過是將資訊公開而已,百姓自己就會監督。
賈珠就要求每年糧食收穫時,必須將相關的資料公佈給所有百姓,讓百姓們自己就能算出來他們能分到多少糧食。
賈珠在世的時候可以保證公平,但賈珠死後呢?只能依靠已有的制度。
所以賈珠要趁早將各種制度搭建起來,並監督執行幾十年,就算到時候有人出來反對,他們也愚弄不了百姓。
只有當所有百姓都獲得好處,形成習慣,制度才能夠自發傳承下去,這也才是一個好的制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