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發檄安南(二)(第1/2 頁)
寫好檄文之後,賈珠便命人送去安南。
安南皇帝叫黎維祺,年號德隆,是安南後黎朝第十八位皇帝。
但安南國的皇帝比茜香女王更不堪,他實際上並不執掌任何權力。
就連德隆帝上位都是因為鄭氏第三代掌權者鄭松脅迫第十七代皇帝黎敬宗自縊,才擁立敬宗長子黎維祺為帝。
所以說皇帝,在安南並不算什麼,實權被安南鄭氏執掌,和其他幾個世家共同瓜分天下。
目前鄭氏政權傳到了第四代,家主是鄭梉,鄭松的長子。
鄭氏的奪權和權力傳承比皇室還要精彩,有鄭松和次子鄭椿的父子相殘,有鄭松和鄭壯的兄弟相殘,和大乾皇室幾乎如出一轍。
只要有權力的爭奪,父子兄弟之間就很難有親情,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一樣。
鄭梉收到賈珠討伐安南的檄文也很心累,都已經過去幾百年了,你怎麼好意思說收回故土的?
中原王朝起源於河南,現在大乾的版圖已經超出十幾倍了,難道這些地方以前就沒有自己的故國嗎?
曾經被你們統治過的地方,今後就必須一直是你們的領土嗎?
交趾在被秦始皇納入中央政權之前,難道就沒有自己的國家了嗎?
大元朝都打到極西之地了,你賈珠怎麼不說要去收回故土呢?
而且,他之前派使者去向隆正帝求援,隆正帝卻不管不顧,一點都不要宗主國的臉面。
鄭梉也派人去聯絡過暹羅和真臘,但是三國並不接壤,中間被南掌分開了,所以沒能形成聯合。
現在的安南孤立無援,只能獨自面對賈珠的霸權,獨木難支。
如果賈珠只是想要征服這片土地,他們都可以選擇投降。
但是,看過賈珠在東籲、南掌和茜香的所作所為後,就沒有任何一個世家想要投降了。
辛辛苦苦積攢幾百年的家業,最終又要回到和平民百姓同一條起跑線,沒人接受得了。
沒財富,毋寧死。
與其被賈珠打敗,家產全被充公,安南世家們決定拿出部分家產,重金獎賞將士們,以及重金招兵買馬,不計代價擴充軍隊,增強防禦力量。
安南國的軍隊規模迅速突破十萬,不過臨時招募起來的都是烏合之眾,並未經過軍事訓練,上了戰場也是炮灰。
要不是為了銀子,誰會去給世家賣命?
別說安南只有十萬將士,就算再招十萬,賈珠也不擔心。
兵在精而不在多。
加上東籲軍、南掌軍、茜香軍、遼東軍和兩萬水師,賈珠的兵馬早就超過二十萬了。
而且遼東軍全是騎兵,妥妥的陸軍王者;遼東水師是可以吊打當世最強海軍存在。
小小安南,憑什麼和賈珠爭鋒?
賈珠命令張強帶領三萬遼東軍在茜香和安南邊境駐軍,思良髮帶兩萬東籲軍去南掌和安南的北方邊境駐軍。
這兩路大軍都是幌子,就是為了讓安南佈置重兵防守。
如果對方不派兵防守,賈珠就可以讓張強和思良發直接帶兵打過去,逐步蠶食對方的城池。
如果派重兵防守,王城河內必然空虛,賈珠的兩萬水師可以經南海到北部灣,奇襲安南王城。
不管安南想不想的到賈珠的策略,都是無解的,實力才是硬道理。
光是兩萬使用火器的遼東水師,就夠安南國喝一壺的。
賈珠現在就在茜香王城等王淵巡航的訊息,什麼時候水師到南海了,三路大軍就可以行動了。
賈珠發檄文征討安南,最驚訝的還是暹羅和真臘,兩國沒想到,賈珠這次打完茜香後,居然沒怎麼休整就又動兵了。
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