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衣食住行(第2/2 頁)
就行了。
反正這些地是免費分給他們的,他們不可能不同意。
災後第一年,他們也不會產生誰幹的多,誰幹的少,吃虧上當等不公平的想法。
自私是所有人的天性,只能想辦法從制度上儘可能避免,但很難徹底消除。
春耕之後還是要繼續興修水利,保證所有耕地都能有水用。
耕地很重要,水利設施甚至比耕地還要重要,是旱澇保收的必要保障。
而且以前官府是不會花錢給平民百姓的地修水利的,剛好趁這次機會,徹底解決陝西耕地的這個問題,大部分抄家所得的銀子都可以用來幹這件事。
短期來看沒什麼回報,長期來看卻有可能使陝西成為下一個魚米之鄉,陝西數十年內再無饑饉矣。
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穩定,國家才能發展。
老百姓需要的其實很少,不過是吃飽穿暖,僅此而已。
但就是這麼簡單的要求,朝廷都做不到。
賈珠對於衣食住行的安排,就是要讓每一個百姓都能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
賈珠只是提出總體規劃,具體還是靠林如海執行。
所以林如海的任務還是很重的。
而且還得防止隆正帝新派來的布政使、按察使和總兵搞破壞。
哪裡有利益,哪裡就會有衝突。
抄家所得的這麼一大筆財產,無數的白銀和土地地契,別說是這些官員會動心,就連隆正帝都可能會動心。
雖然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皇帝也不能平白無故要官員和世家豪紳的錢。
如今有這麼一筆無主的財產,一旦讓隆正帝知道,他不起貪念才怪。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新來的官員來陝西之前,就把這些地分下去,也把銀子花出去。
分地是有可能的,但是要在短時間內把錢花出去卻不容易。
賈珠只能提議將銀子名義上花出去,但實際上還由林如海控制。
張貼告示告知百姓,抄家一共獲得了多少銀子,每人應該分多少銀子,修建房屋和水利設施等一共會花掉多少銀子,最後剩多少再分多少。
老百姓是銀子的實際所有人,只是為了集中銀子辦大事,才暫時放在林如海這裡。
將無主的銀子變成百姓的銀子,就算隆正帝再不要臉,也不好意思向災民們收回。
如果隆正帝非要強搶,想必災民們也不會同意,到時候就是陝西真正起義的時候。
那可不是幾萬流民,而是近千萬的百姓,隆正帝也得掂量掂量。
之所以不把銀子真的發下去,就是擔心老百姓拿到銀子後,不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只顧一時的利益,以後再遭受長久的壓迫。
賈珠和林如海的安排不僅僅只是為了這一批百姓,而是為了陝西以後世代的百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是短淺的,為了短期利益而拋棄長期利益,為了一時受益,而拋棄根本性的制度。
這種虧,我們都是吃過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