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2/2 頁)
領著它們精準地駛向海對面的那個國家.日本。
朱元璋站在陰陽炁海旁,回頭滿意地看著這一幕。
但在巢湖裡,或許還能靠感覺,甚至到了長江裡或者更大的鄱陽湖裡,靠感覺都沒問題,可是對於茫茫無際的海洋來說,如果測算這些東西只靠感覺,那無疑就是要命的。
朱元璋聞言頓時有些驚喜,還是咱大孫貼心!
他正因為水師和工部給他彙報造艦進度緩慢而發愁呢,這真叫瞌睡就給送枕頭。
其實宋元時期的造船業是很發達的,但是經歷了元末戰亂,以及洪武朝二十多年持之以恆的海禁政策後,老一輩的技術工匠基本都凋零的差不多了,很多手藝都斷了傳承.沒辦法,都海禁了不允許海貿,那船廠肯定停工倒閉,工匠們就算帶徒弟也不可能再有實踐的機會了,所以手藝要麼沒了,要麼撿起來也都生疏的很。
而有了這種能夠精確計算航行距離的儀器後,幾乎航行只需要趟一次,就能把一條航線的準確方位和距離給趟出來,反之,如果沒有這些儀器的話,大明的水師就只能靠著海岸線行駛才能保證不迷路。
“還有那磁羅櫃無論風浪多大都不會迷失,這可比指南針要厲害多了!”另一位大匠也忍不住感慨道。
實際上,如果歷史線沒有變動的話,那麼鄭和下西洋建造的寶船,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在龍江造船廠建造的。 六分儀、立式磁羅經櫃、天文鐘、船鐘、航海儀
聽著大孫的介紹,如獲至寶的朱元璋,親自將這些資訊記錄了下來。
他們的臉上原本帶著幾分疑惑,但當他們得知了這些航海儀器的作用後,頓時眼睛發光,跟見了稀世珍寶似的,神情從疑惑轉為震驚,再變為狂喜。
因為就在京城附近,所以一個多時辰後,南安侯俞通源和龍江造船廠的大匠們就被帶了過來。
“這六分儀,竟然能如此精確地測量天體的角度,咱可從來沒人想到過還能這麼設計.早就聽聞聖孫神通廣大,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有了這些儀器,從大明跨海遠征日本就有足夠的把握不出意外了。
但隨後,從陰陽炁海中掉下來的東西,卻引起了大匠們,乃至俞通源的質疑,因為這些圖紙,徹底打破了他們的造船觀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