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2/2 頁)
是關於一位力大無敵的浪人(沒有主君,依靠自己謀生的武土)、十二世紀豪傑弁慶的故事。他除了一身神奇的力氣之外,別無可資。他寄身僧院,使僧侶驚恐。他斬殺過往武土,收集刀劍,以籌措封建武土所需行裝。最後,他向一位貌似武藝平常的年輕領主挑戰,卻遇上勁敵,發現這位青年乃是源氏後裔,正策謀為其家族恢復將軍地位。這位青年就是日本人極端崇拜的英雄源義經。弁慶向義經表示熱誠的&ldo;情義&rdo;,為義經立下無數功勳。但在最後一次敵眾我寡的戰鬥中,他們被迫率領家臣逃跑。他們化裝成為建立寺院而化緣的僧侶,走遍日本全國。為了避人耳目,弁慶扮裝成領隊,義經則身著同樣服裝混在一行人之中。沿途每遇敵方佈置的緝捕,弁慶就拿出編造的一卷寺院募捐簿來念誦以求矇混過關。但在最後時刻,儘管義經衣著卑微,卻無法掩飾其貴族氣質,由此引起敵方懷疑。他們把一行人叫回來。弁慶立即用計,消除敵方對義經的懷疑。他藉口一點小事打義經的耳光。敵方卻誤信為真,疑團全消。因為,如果這位和尚真是義經,家臣是絕不敢動手打他的。如此違背&ldo;情義&rdo;是不可想像的。弁慶的不敬行為挽救了這一行人的性命。到達安全處所之後,弁慶立即跪在義經腳下,請義經賜死。主君仁慈地赦免了他。
這些古老故事講的是&ldo;情義&rdo;發自內心,末受絲毫嫌惡之念玷汙的時代,為近代日本構築了一個黃金時代的夢想。這些故事告訴他們,在那個時代,&ldo;情義&rdo;沒有絲毫&ldo;不願意&rdo;做的因素。如果&ldo;情義&rdo;與&ldo;忠&rdo;相衝突,人們可以堂堂正正地堅持&ldo;情義&rdo;。當時, &ldo;情義&rdo;是一種人們珍視的直接人際關係,而又具有封建性裝飾。&ldo;懂情義&rdo;的含義就是終身忠於主君而主君也以誠報答。&ldo;報答情義&rdo;,就是把生命獻給受其深恩的主君。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