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三興漢室 > 第十三章 丨相見恨晚

第十三章 丨相見恨晚(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想離婚分江山?我過繼朱棣給朱標小馬寶莉:她在秩序彼岸漢末新傳:國賊呂奉先十三皇子穿越三國做將軍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小馬:編寫之眷龍珠之賽亞人貝吉塔人在奧特,開局獲得地球意志饋贈四合院:胎穿成一大爺的女兒後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爺的了?斬神:諸神代理人,開局定海神針三國大軍溼家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鬨堂大孝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弒兄殺父,我登上大位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不勞煩,不勞煩,都是為國家效命,有什麼好勞煩的?”穆順笑道,有意攀談兩句,但見蓋順兩目專注的盯著面前的石階,沒有一點要說話的意思。穆順落了個沒趣,暗罵道‘真是給臉不要!’,隨後按耐下心中不忿,拱拱手上臺階去通傳。這廂皇帝已與王斌簡單的商議完畢,很快便傳蓋順覲見。

“北宮門司馬臣順叩見陛下!”

同樣是覲見的禮節,不一樣的人所說出來的話,所表現的態度也不一樣,這一聲叩見可比董卓先前的敷衍之辭要誠懇多了,皇帝對此顯得很滿意,熱情的回道:“快起來,且近前說話!”

雖然是第一次面見皇帝,蓋順仍然像他先父蓋勳一樣不卑不亢:“唯!”

待蓋順站起身來,皇帝方才細細打量著對方。

只見蓋順身長八尺,約『摸』二十出頭的年紀,面白無鬚,長得孔武有力,有點羅圈腿,似乎是經常騎馬的緣故。這副身板立在寬闊的宣室殿中,也猶如原野上的大樹引人注目。

皇帝不會識人相面,但兩世的閱歷告訴他,蓋順是未經發掘的將才,如果不是皇帝的到來,蓋順恐怕會因為缺少機遇,而被歷史所埋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皇帝有意拉近君臣關係,出口問道:“你說你叫蓋順,可有字?”

“家父曾賜字正言。”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個字起的好啊。”皇帝誇讚了一句,突然說道;“先皇嘗言爾父,道:‘恨見君晚。’如今你我相遇,我卻以為所見是時,見君不晚。正言以為呢?”

作為一個有抱負的年輕人,豈會甘願一直做個看守宮門的司馬?如今皇帝明顯是記掛著先父對朝廷的功績,想要施恩於他,蓋順豈能不抓緊機會?只是他早先答應了先父舊部士孫瑞的請託,參與了司徒王允的密謀,此時皇帝突然尋他,沒準還跟這件事有關聯。事關重大,他不敢為了自己的前途而耽誤了所有人的命運,所以面對皇帝的籠絡,他極為小心的措辭,儘可能的委婉。

“太公古稀之年才遇文王,照樣成就周朝八百年基業。若是得見明主,為其所用,何時都不算晚,又何必爭那一朝一夕?”

皇帝很好奇蓋順的反應,按常理說,蓋順晉升無門,又是忠臣之後,在聽到皇帝如此直白的拉攏後仍能不為所動,要麼是不相信皇帝能給蓋順想要的,要麼就是皇帝能給的,別人也能給。

想到這裡,他似乎明白一些脈絡了,本來對於歷史上的王允誅董,皇帝只知道王允、呂布和董卓這三個當事人,可經過這麼些天的觀察,他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要知道董卓身為朝廷重臣,手握重兵,要想除掉董卓,絕不僅僅只是刺殺掉就完事的。在刺殺前如何團結各方,在刺殺後如何迅速穩定朝局,安撫軍心,王允背後一定是有一個密謀團隊來替他出謀劃策,完善刺殺計劃。

在其中,尚書僕『射』士孫瑞、尚書楊瓚、侍中楊琦、司隸校尉黃琬等人都是他的盟友和謀主,在對抗董卓的問題上,王允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可謂是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這樣一個龐然的刺董團隊,所定下的計劃自然是萬無一失的。借楊琦之口和自己的猜測,王允最早會在今晚讓輪值宿於尚書檯計程車孫瑞與楊瓚撰寫討董詔書,然後連夜送交呂布手中,明日一早董卓將入宮慶賀皇帝病癒,在董卓入宮的路上,必然是埋伏重兵。而如果想要事先埋伏兵馬,就必須要得到守衛那個宮門的司馬全力配合,而董卓明天入宮要走的宮門,正是蓋順負責的北宮門!

皇帝頓時對蓋順沒有多大期望了,但他不肯輕易放棄,他厲聲道:“蓋順,你是朕的臣子,還是王允的臣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死而復生做島主食戟:這個世界有些怪抗戰:擁兵百萬,你叫我師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