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內閣更迭(第2/3 頁)
臣以為被免除稅賦的數以萬計的黎民百姓定會對殿下感激涕零,殿下宅心仁厚,體恤珉情,此實為廣安珉心的上上之策!”
薛國觀見到小太子對自己青睞有加,內閣成員更迭都尋求了自己的意見,自然很會來事兒,不管新出臺的政令究竟如何,但溜鬚拍馬必須即刻跟上,這種事情讓決不能讓旁人搶了先,哪怕是四個次輔也不行。
首輔大人已經篤定主意,不管太子說什麼,他都要予以頌揚。
否則……
之前四個內閣成員,一個被下獄,三個被致仕。四十一隻勳貴被東廠查抄府邸,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現在就等著把他們的家產搬進宮裡,以正視聽,這些人估計就可以被斬立決了。
實際上,與頻頻疏言崇禎,要求對貧苦百姓加餉的楊嗣昌不同。薛國觀更願意將側重點放在勳貴們身上,只不過幾次疏言都被忌憚勳貴集團的皇帝給否決了。
太子頒佈的政令可謂甚合其心,畢竟只要大範圍減賦,受災地區的百姓的日子多少會好過些,總比繼續追加三餉要強地多,這種竭澤而漁的辦法所產生的後果只能是不斷的發生珉變。
張四知也明白此時斷不可無動於衷,必須讓太子知道自己也是太子的人才行,出列疏言道:“太子殿下英明,微臣複議,前番楊嗣昌催餉之策,實屬吸盡百姓膏血,流毒於天下也,萬不可再行實施。此驅民為寇之法,乃是包藏禍心,昏庸至極!”
楊嗣昌被下獄,薛國觀倒是沒有落井下石,但張四知不是首輔,進了內閣還在試用期,官位並不穩固。這就決定他會給這位前次輔來個“臨門一腳”,最好直接踢死。若是楊嗣昌官復原職,恐怕這些新次輔都不會高興。
不管你之前是幹什麼的,立下過多大功勞,只要跟張四知的官位有衝突,他就定要找機會致其死地。而且張四知也敏銳地揣測出小太子很不待見這位皇上的寵臣,這就給了他趕盡殺絕的機會。
“好了,楊嗣昌已被下獄,無須在此贅言,本宮自有定奪!”
么雞要光明正大的弄死這貨,光憑“醜八怪”的讒言,根本不足為信,更不能以此為憑,廣而告之天下。
這屆內閣估計就是特麼滴馬屁內閣,除了監守自盜之外,幾乎屁用沒有。
不過也好,秋天就快到了……
“戶部尚書何在?剛才說到哪兒了?戶部去歲好像收入一千五百二十八萬兩吧?現在戶部還有多少存銀?”
談錢傷感情,但君臣之間不談錢,那大家就都可以致仕了,不過沒有退休金哦~!
李待問害怕被追究責任,又無法迴避,略帶尷尬地回答:“啟稟太子殿下,戶部尚有存銀四十一萬兩!”
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但凡北征遼東的洪督師那裡有求,戶部的府庫也就可以告罄了。
大明目前的財政狀況就是入不敷出,各個方向都需要銀子支應,只要銀子跟不上,情況就有急轉直下,甚至山窮水盡的可能。
方才太子已經當眾宣佈,要免除畿輔與五個布政司的一切稅賦,今年的歲入勢必會大為減少,李待問都不知道如何能夠多納銀子。
因為此前田賦是大明帝國最大的進項,若是軍餉需求迫切,巧立名目,追加田賦,已經是君臣之間早已達成的供識了。
今年加派的田賦便高達一千六百萬兩之多,都被砍掉的話,只怕戶部歲入便所剩無幾了,根本無力應付龐大的軍費開支。
么雞砍掉田賦的意思也很明白,在崇禎末期全國大約有十億畝地,能上稅的也就佔一半左右,再抹掉長江以北地區的災田,能剩兩億畝就不錯了。
每畝納一錢銀子的稅費,兩億畝地在理想狀態下可徵兩千萬兩銀子,但這是不可能全部收到的。達到八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