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2/3 頁)
工說:&ldo;想讓職工持股,你當老總的必須帶頭買大股,你不買,說明你對企業前途沒有信心,我們誰還敢伸手?&rdo;
這真是一道難題。《錢江晚報》等媒體還就此展開了一場大討論。
有人說應該給我獎勵,有人說可以用送&ldo;乾股&rdo;的方式解決。但討論歸討論,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惟一的途徑是向銀行貸款,這可不是說著玩的,如果貸款,僅每天付給銀行的利息就是七百多元,這是多大的壓力!在一次家庭會議上,我把貸款持股問題的意向,以及所要承擔的風險,向全家人做了說明。讓我感動的是,一家老小都支援我的改革事業,二兒子還向我提供了經濟支援,讓我能夠少貸一點款。最後我貸款二百七十萬,購買了2的股份。
看我帶了頭,全公司掀起了職工購股的熱潮。至1998年7月12日,職工認購資金全部到位,認購率達到百分之百。實話實說,這次職工內部持股,對我個人來說並不圓滿,但是它推動了企業改革,並且帶動了一批企業向股份制進軍。
◆我的長青寶典:飛出獵槍的射程
在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乃至全國所有的國有企業家中,我是個&ldo;長命&rdo;的,從1949年到2007年,我的工齡已經達到五十八年,經歷瞭解放前、解放後、&ldo;文化大革命&rdo;、改革開放等多個時代,至今仍然在崗。從1972年起,我一直在一家企業擔任主要領導,至今也有三十五個年頭。
所以,經常有人間我,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你卻能夠一次次地&ldo;出頭&rdo;而不敗,享有&ldo;改革長青樹&rdo;的美名,對此你想說什麼?你&ldo;長青&rdo;背後的秘訣是什麼?
要改革必然要遭遇風險,在這方面,我是國企的幸運兒。在歷次改革中,我也面臨過一次次的明槍暗箭,流言打擊,有幾次還險些被撤職,只不過由於種種機緣,至今仍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總結多年經驗,對影響國有企業家&ldo;長壽&rdo;的外因,我想說三句話:一是要給國有企業家一個安心的機制,不要隨隨便便出現國企廠長、經理&ldo;一個通知就開路(解職)&rdo;的情況;二是要給國有企業家一個&ldo;喘氣&rdo;的機會,企業不可能一帆風順,在低谷時,要充分理解、支援+幫助他們;三是要給國有企業家一個摸索連續發展思路的機會,不要頻繁更換國有企業廠長、經理。至於我能夠&ldo;長青&rdo;的內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既然當了改革的出頭鳥,就一定要盡力地高飛,千萬不要飛飛停停,那樣反而容易被獵槍打中。只要你保護好心臟‐‐不要有私心,即使別處被打傷了還是拼命飛,只要飛出了射程,再好的老槍也打不中你了。
第05章 溫元凱:親歷八十年代商業啟蒙
【溫元凱小傳】
儘管到今天,認識1946年出生的溫元凱的人大多也已入暮年,而尚記得他的輝煌歷史‐‐他曾向鄧小平建議恢復高考、派遣留學生,直諫中央進行教育體制改革,寫作並出版1984年風靡全國的《中國的大趨勢》,在全國近三百個城市進行了四百餘場演講,提出中國應制定一部《企業破產法》的人大議案等等往事的人一定也不多,而若知曉他後來還辦過公司,從而成功地由科學家轉到思想家,又從思想家轉到企業家的人,相信更是稀少,但溫元凱卻絕對是一個該被書寫,被歷史記住的人。
溫元凱出生於江蘇無錫,1970年,大學畢業的溫元凱被下放到安徽一個軍墾農場,也由此跟安徽結下不解之緣。此後溫元凱被輾轉分配到浙江紹興的一個工廠,一個偶然的機會,溫元凱成了中國高校裡最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