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2/3 頁)
月裡,先後收到了一萬多份設計稿圖。這些方案大部分來自工人、農民、軍人等非專業人士,其中甚至包括類似紅綠燈的簡單圖樣,但是每個方案都配有非常詳細的說明,都表達了對李寧的支援&rdo;。&ldo;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信心。&rdo;李寧說。
看到這上萬份誠摯的稿件,他開始有底了。他隱隱感到意氣風發,而又責任重大。
&ldo;自己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中國的奧運冠軍能穿著自己的服裝站在奧運會的領獎臺上。&rdo;這是李寧加盟健力寶時就懷抱的願望,而現在,這個願望更加清晰了:&ldo;我是因為激情做事。可能跟運動員時期的經歷有關係,一想就想大了,覺得應該做一個能代表中國的體育品牌。&rdo;李寧當時胸懷無限熱情。
理想是理想主義型創業者們心中的動力之源。李寧的這個理想,使得李寧牌從誕生之日起,就與體育的民族性產生了緊密的聯絡。這種深埋在李寧內心的情感,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少外化為成文的公司目標,也甚少在公司總結報告中明確提及。但是它就像一隻感覺敏銳而不知疲倦的野獸,悄然潛伏在公司性格中,在未來十幾年裡,每逢關鍵決策的時候就會爆發出來,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然後再悄然地退回原地。這種願望最終支配了李寧公司的發展,形成了更為複雜的公司性格,使得李寧公司走上了和很多體育用品企業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條商業和體育結合,相輔相成,又互相掣制的道路。相比之下,未來會和李寧公司成為競爭對手的企業,目標和方法都相對簡單、直接得多。不過當時,這顆小小的種子還只是李寧本人心中不可言明的激動。在接下來對公司十幾年的梳理中,我們會不斷尋找,創始人的理想怎樣支配著公司發展的各個節點,並最終給公司帶來了哪些歡喜和憂愁。
◆亞洲雄風震天吼
立一個成功的體育用品品牌,需要具備哪些因素?多少年來,世界上無數雄心勃勃的創業者都試圖以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而迄今為止最為權威的答案有兩個,一個安靜地蜷伏在八十年前的德國小鎮上,另一個則需要到四十多年前喧鬧的美國西北部去尋覓。
阿迪達斯創始人阿迪,達斯勒( adi dassler)是德國中部小城市黑措根奧拉赫一個樸素的德國工人家庭的兒子,是當地足球隊的一員。
二十歲時,這位個性穩重的麵包店學徒在母親的洗衣房裡搭建起一個小作坊,一心要製造當時少有的主要用於運動的鞋。至於原料,則是他在漫長的腳踏車旅行中找到的廢棄物和碎片,以及從一戰結束後廢棄的汽車輪胎和美軍的汽油彈裡找到的橡膠,他就此開始了自己的製鞋歷程。
那時是1920年。當阿迪創業時,父親強烈反對,因為麵包師是個有前途的職業,而當地鞋廠倒閉之快則令人咋舌。
四十多年之後,在美國,也有一個年輕人對運動用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是菲爾,奈特(phil knight),曾是美國俄勒岡大學的一英里跑運動員。1964年,已經大學畢業的奈特和他的大學田徑教練鮑爾曼各拿出五百美元,買了一千雙日本產的鞋子,拿到美國銷售。這位當時已經在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會計師,不顧父親的反對,利用工作之餘的週末及假日到各個高中徑賽隊推銷這種又輕、又便宜的鞋子,沒有資金的他只能把庫存的鞋子放在母親的洗衣房內。隨著生意的擴大,奈特和鮑爾曼逐步開始自行設計運動鞋,但是仍然採用日本品牌,走低價路線。到了1972年,奈特結束了已獲得豐厚利潤,同時代理權朝不保夕的代理生涯,正式設計出了&ldo;耐克&rdo;商標,此後才創辦了耐克公司。
</br>
<style type="text/cs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