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皇上對宰相們透露道,很想對這些不法方鎮再度開戰。皇上也同時保證說,一切不會像先帝德宗那樣冒進,這次定會謹慎從事。但就是這樣,朝廷上下還是紛紛表示反對。
他們的理由是:蜀地險要,易守難攻,恐怕難以奏效。大臣們私下難以啟齒的想法其實很明顯:如果不克其功,反而引起動亂,不如暫時妥協為好。這也不能說不是一種切合實際的想法,德宗時動盪局面給他們的記憶實在太慘痛了。
可杜黃裳獨排眾議,力主進攻。
&ldo;劉闢不過是一狂妄書生,能成何事!取之易如反掌。臣保舉神策軍使高崇文領兵出征,只要陛下委以軍權,勿置監軍,必擒劉闢。&rdo;以宦官監軍形成常制是從玄宗開始的,起初倒也是出於中央能夠有效控制出征軍隊的考慮,不過,儘管在這方面起了點作用,但監軍往往驕橫跋扈,既妨礙正常決策,又影響將士的情緒,已被代、德以來征伐不利的事實證明不是一個好辦法。黃裳膽大,語無遮攔,指出了一條正確的徵討方針。
皇上極為贊成。他對黃裳推心置腹地說:&ldo;國家受方鎮之患,已非一日。應付之略,究當如何?&rdo;
&ldo;陛下,&rdo;黃裳歷經代、德、順三朝,見得多了,感觸自然更深:&ldo;德宗自變故之後,事多姑息。貞元中,每當方鎮首領物故,必先委派內廷中使前去偵伺動靜,而那些有點威望的副使副將們也大多賄賂這些近臣以求見用,在此情形之下,皇帝亦必然聽其讚美而用之,以是因循,方鎮帥守幾無朝廷委任之人。&rdo;他說出自己的想法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ldo;陛下應熟思貞元時期的這些弊端,一步步以法度整肅諸侯,如此,天下何憂不治!&rdo;
黃裳此語絕非是一番單純的對策而已,他已看到了&ldo;制度&rdo;的重要。恢復帝國中央的權力,不能再像德宗那樣一味動武,更不能走到哪算哪,必須要有一個總體方針的指導,這就是迅速恢復起維護國家利益的法度,以法治天下,並且一旦強硬就堅持到底。這個意見既符合實際,又頗為中肯,難怪天子聽罷,雄心陡生,大有一種成竹在胸的感覺。
後來的事實證明,憲宗賴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在此後近十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他沒有忘記掉這一點。
第二個契機是高崇文在八個月的時間裡一舉剿滅了劉闢,收復了西川。這真是今上洪福齊天!想當初高氏受杜黃裳推舉出任統帥,曾經讓朝野大吃一驚,因為功勳宿將甚多,統帥之職無論如何也輪不到這位高某人。但正是這個一介武夫的高崇文,卻頗善於用兵,數月以來連戰皆捷,最終打進成都,捉住了劉闢。一舉克服叛鎮,至少是二十多年來前所未有的,這件事情絕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勝利而已,它的意義同樣十分深遠。
首先是皇上信心大增。
十一月一日,劉闢被執送京師時,自以為還不足死罪,甚至見到神策兵士來捆他時,尚還十分驚訝道:&ldo;何至於是?!&rdo;當皇上在興安樓義正辭嚴地駁斥他的狡辯時,劉闢這才無話可說,低頭伏法。另外還有一個成功的事例是在三月份,夏綏留後楊惠琳拒絕承認朝廷任命的新節度使,皇上亦堅決地下令徵討,未幾楊氏就被部下所殺。征服蜀、夏是新帝即位初始就完成的功業,本就足以自豪。天子在這個勝利的時刻肯定十分激動,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感到了天威奮發後的那種無可言喻的歡暢和成就感。
自德宗以來子孫相接的那些地方藩鎮則有點不知所措。
時代已略有不同,藩鎮力量已弱,自無德宗時問鼎之勢;見到蜀、夏兩地被朝廷輕而易舉地剪滅,諸鎮大為惕息,紛紛上表求朝。所謂&ldo;求朝&rdo;,也就是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