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第1/2 頁)
給事中李渤憤然上奏:&ldo;縣令不應拖拽中人,但中人亦不應毆打御犯,況且縣令崔發所犯在大赦之前,中人所犯在大赦之後。宦官如此橫暴,若不繩之以法,臣恐四方藩鎮聞之,頓失敬畏之心!&rdo;
諫議大夫張仲方也認為對崔發不予赦免說不過去,可皇上就是不聽。
只有李逢吉搬出一個理由,說崔發有八十多歲的老母在堂,&ldo;陛下以孝治天下,理應對此有所存念。&rdo;皇上這才釋懷,命中人放崔發還家。崔發老母無奈,當著押送宦官的面,打了崔發四十杖,這場風波方才罷休。
這是敬宗即位後的第一個新年,天子改元&ldo;寶曆&rdo;,時為公元825年。
六
宰相牛僧孺已失望至極。
僧孺為相近兩年,在李逢吉與王守澄之下做了不折不扣的傀儡,毫無作為。面對著天子荒淫、嬖倖用事而國是日非的現實,他心中失望,可又沒有膽量站出來,只能選擇獨善其身的道路。屢請辭位。正月十一日,牛僧孺被任命為武昌軍節度使,出京任職。人不戀名位而求去,不外兩種考慮:一是出於畏罪避禍,二是不願同流合汙。僧孺此去,除了以上兩端外,卻還有個說不出的原因,他是逢吉推舉的,然而多少不滿意他的做法,礙於情面,又無法言說,這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痛苦,擺脫這種內心的痛苦,只有逃避一法。
僧孺一走,韋處厚一派又在極力援助京外的裴度,再加上與新相李程不和,逢吉已感到開始有點難辦了。其中,他最為擔心的還是遠在山南西道的裴度。
逢吉是不能甘心自己的政敵翻身的,他在這方面極為執著。這世上對任何事都可以執著,惟獨對恩怨之事不然。人只要一陷入&ldo;恩&rdo;與&ldo;仇&rdo;的泥淖,便一定會喪失原則,甚至喪失理智。
逢吉有一個既能阻止裴度入朝,又可同時打倒李程的殺手鐧。
原來,京師有一個叫武昭的人,早先在裴度手下出了不少力,頗為裴度賞識,保他做到刺史一職。可裴度被斥出朝後,這個武昭連帶受累,一直未得重用,竟成了一個閒人,於是自然對裴度的死敵李逢吉不滿。武昭在京有兩個好友,一是太學博士李涉,一是金吾兵曹茅匯,三人以氣俠相許,在京中也稍有名氣。李程的親戚水部郎中李仍叔看不慣逢吉對李程的排擠,乘機對武昭挑撥說:&ldo;李侍郎欲授官職與公,但為李逢吉所沮。&rdo;李侍郎是指李程。武昭一聽,更是憤怒。
一日。武昭多喝了幾杯,一時酒興,便對人說要去刺殺逢吉。聽者把這話告訴了拾遺張權輿,張權輿是逢吉的死黨之一,立即說與了逢吉。逢吉馬上就有了主意。
他先是吩咐侄子李仲言把武昭和茅匯找來,安撫了一番,另一方面卻又命人準備捅出此事。這是下半年七八月份的事,正好是朝中有人議論要請回裴度的時間。
九月,逢吉正式發難,暗令一個十分不起眼的人上報朝廷,說有一個名武昭的人要刺殺宰相李逢吉。如此大事,當然要立案調查,十六日,皇上詔命御史臺、刑部、大理寺三司會審。這時,仲言按計劃找到茅匯,逼他在審訊時作偽,以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
仲言話說得很露骨:&ldo;說武昭與李程同謀則活,不然則死,你看著辦吧!&rdo;
可是茅匯卻沒有被嚇倒,抗言道:&ldo;茅某人為朋友甘心冤死,絕不誣人以求自兔!&rdo;茅匯的義氣使逢吉的陰謀完全落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果然,武昭與茅匯、李涉三人下獄後都如實招供,結果武昭被處死,李涉、茅匯流放,而李仲言和另外一個參與謀劃的逢吉門下、拾遺李虞亦皆被處理。逢吉雖然沒被牽進去,但地位已大大的動搖了。先是朝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