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2/3 頁)
今生和來世安適的希求,但不能因此不尊重他人對幸福快樂的理解和對現世福報的追求。
對修行人而言,生病使我們更真切地體會到眾生的痛苦和他們對健康快樂的渴求。平常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就該擁有的東西,像能看見這世界的五彩繽紛、能聽見鳥語、能聞見花香、能嘗到酸甜苦辣、能感受風淨涼恬、能哭、能笑、能跑、能跳,乃至餓了吃飯、困了睡覺……這都不是隨時想有就能有的。身體健康的人往往忽視健康的可貴,不知道沒有病痛的身體多麼自由輕鬆、令人羨慕。
因為不知道可貴,所以不知道希求。難怪天道眾生雖然受用具足、無衰無病、無憂無慮,福報比人大得多,卻少有解脫的緣分。他們生活得太安逸,不知痛苦匱乏為何物,又對安樂富足習以為常,很難生起求解脫的心。天人只有在漫長的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突然警醒,原來痛苦墮落時時刻刻都在逼近,而再想做點什麼以求遠離痛苦,已經來不及了。
人不一樣。人無可避免地要在短暫的一生中經歷憂患變遷,他本能會對痛苦生起畏懼、躲避之心,希求安樂。如果有正確的引導,他會進一步認識到世人所追求的功名富貴、健康長壽等幸福也是無常的,終不離痛苦。
輪迴中痛苦普遍存在,要想徹底地離苦得樂,只有解脫輪迴。
五
雖然我們擁有的一切不算完美,無論我們怎樣在意保養,身體都不免生病、衰老;無論我們怎樣精心籌劃,人生總有不測風雲、旦夕禍福,但是這樣一個多災多病、充滿不確定性而且煩惱重重的人生,佛陀卻說,是我們解脫的最好的機緣。
人生苦樂參半,有足夠的痛苦讓我們生起對解脫的嚮往,又不至於太過痛苦而無力無暇朝解脫的方向努力。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幸福的、悲慘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種種經歷,無一不在啟發我們覺悟。
對這樣如珍寶一般的人生,它的啟示,它所創造的機會,我們常常因為忙亂而無暇去領會、利用和珍惜。
生而為人,有多難得,我們以前並不知道。佛經上說:若有海洋如三千大千世界般廣闊無涯,海面上漂浮一根木軛,上有小孔,海底有一隻盲龜,每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木軛隨波逐流、任意西東,它無心找尋盲龜。盲龜在海底深居簡出,一百年才到海面來一次,即便來了,它也看不見木軛,自然不會存心追逐木軛。這盲龜與木軛相遇的機率微乎其微,但是由於偶然的機會,在盲龜百年一次浮出海面的剎那,也有可能正好把頭撞進不早不晚剛巧漂流到那裡的木軛上面的小孔裡,而我們獲得人身比這更難。
我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目前擁有的種種利於修行的條件,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毫不稀奇。殊不知這個世界上真正擁有八種閒暇、十種圓滿,能利用這難得的人身追求解脫的人少之又少。
作為人,我們暫時免於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的痛苦愚痴,也不會像長壽天的天人那樣,因誤認為沒有善念惡唸的禪定就是解脫而失去修法的機會。然而,同樣是人,有些人卻生在蠻荒、未開化之地或者無佛出世的暗劫,不聞佛號,不分善惡,不知取捨;有些人天生心智有缺陷,無力聞思修持佛法;有些人生活的社會環境和傳統使他們終身沒有機會接觸佛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