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大家別管我,繼續做生意吧。」
羅夏至畢竟是學人力資源管理的「人精預備役」,猜也猜出這掌櫃的心思——銜著金湯匙出生的好命大少爺,不通庶務,不諳世事,千萬別來瞎搞事!
羅夏至吩咐阿樂端來一把椅子,就放在櫃檯後面。坐下後,端起從夥計奉上的茶水小口地啜了起來。
胡掌櫃和幾個櫃上的大夥計面面相覷,猜不出這為東家想要幹什麼。最後掌櫃大手一揮,大家便各歸各位開始忙碌了起來。
他們來的時間剛好是午後,明明現下非年非節,店堂裡的客人卻不少,讓羅夏至稍感意外。
羅夏至趁機打量起了店堂的佈局和人流。
這間鋪子位置很是不錯,臨近公共租界的巡捕房,安全方面沒有問題。出門就是一個十字路口,往來人流如織,其中十有五六會進店來瞧瞧。
這鋪子除了售賣南北方食品,還出賣一些蘇州揚州的精品綢緞絲帕和北方的尼龍毛線,應該是沾了他們羅家商行的光。聽說這時候的商行還接受私人定製運貨,就是後世所謂的「代購」了。
他坐著看了差不多一個小時,那些夥計們一開始還有些拘束,到後來也就習慣了,大大方方地做生意來。
他們哪裡知道,身為現代人的羅夏至有多麼吃驚——從他坐下看到現在,這一小時差不多做了七八筆生意,不可謂不好。但是每一筆生意都堪稱「耗時長久」!平均每筆生意都要談個十分鐘以上。有時候三四個夥計同時接待客戶,整個店堂裡就像是在吵架。
他見過做生意討價還價的,沒見過每筆都討價還價的,而且明明是相同的貨物,最終交易的價格不同就算了,就連開價都不相同。那掌櫃和夥計們的眼睛就像是裝了x光,只要那客人前腳剛踏進店門,他們就能把他揣摩個遍,然後便是一場漫天要價和就地還錢。
就這一包二兩的杭州龍井,三個客人居然賣出了三個不同的價格。
「阿樂,你們買東西都是這樣麼?」
羅夏至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拉著阿樂輕聲問道。
「是呀,買東西不就是這樣嘛。」
阿樂理所應當地說道。
「就沒有店鋪賣『一口價』的東西麼?」
「『一口價』?怎麼可能?這買賣就是談出來的啊。」
羅夏至捏了捏手中的帽子,不知道為什麼感到些許興奮。
雖然還說不清楚,但是他覺著這是一個突破口,一個或許讓他可以在這個世界裡有所作為的機會。
就在他躊躇滿志的時候,店堂裡傳來一陣喧譁,抬頭一看,所有的掌櫃夥計都擁到了那發出喧譁的人身邊,幾個原本正在挑選貨物的客人見狀紛紛離開。
羅夏至踮起腳,只看到一個二十郎當,穿著墨綠色綢布衫的年輕人摟著個穿旗袍的年輕女子進了店鋪,接著就吵嚷起來,他想上前幾步聽個
明白,卻被阿樂死死拉住。
「少爺別去,那可是梁家的少爺啊。胡掌櫃他們會擺平的,我們走吧。」
阿樂招呼了個夥計過來,將羅夏至從後門送了出去。
臨到門口,還隱隱約約聽到什麼「憑什麼就便宜了」「瞧不起人」之類的話語。
兩人又繞回了大馬路,羅夏至閒庭信步地一間間店鋪逛著。
這條馬路不愧被讚美為「完美大馬路」,不但兩邊商鋪林立,華洋交錯。就這馬路本身也極為寬闊,鐵軌之上,叮叮車緩緩走過,為城市帶來文明的新風。據說當年鋪設馬路的時候,這瀝青之下可是鋪滿了紅木,故而有北京的蓬塵,倫敦的霧,南京路上的紅木鋪馬路」的民謠。
走到一間西洋百貨商店前,看著玻璃櫥窗裡展示的文具,羅夏至決定為即將迎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