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2 頁)
但列寧言中了。6個月後,震動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
蔣介石在手中握有殺人的槍桿、膛內壓滿殺人的子彈之時,他對他的黨和他自己是雄心十足的。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後第六天,在《敬告全國國民黨同志書》中,他除了表示「偉大任務在於拯救中國」外,還說出了那段廣泛流傳的名言:黨在,國在,我亦在;黨亡,國亡,我亦亡。
毛澤東卻並非穿上筆挺的嘩嘰軍裝、面對臺下肅立的佇列和如林的刺刀,才會自信得口若懸河。他的果敢和自信來自他對中國大地的深刻了解。就在他只是一名躑躅於橘子洲頭的窮學生時,他也敢宣稱: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
果敢自信的蔣介石和毛澤東卻都沒有見過列寧。
1923年9月,蔣介石率「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蘇,列寧正身患重病。「聞俄國革命黨首領蘇維埃共和國之創造者列寧,積勞成疾,不能謁晤,深致感諮」,蔣介石後來頗為惋惜地寫道。沒見上列寧是他一大遺憾。
毛澤東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第一次訪問蘇聯。1950年1月11日,他在莫斯科紅場向列寧墓敬獻花圈時,列寧已經去世了26年。毛澤東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前,便極其欽佩「有主義(布林失委克斯姆),有時機(俄國戰敗),有預備,有真正可靠的黨眾」的「列寧之百萬黨員」,終生對列寧敬仰之至。
未見過列寧的蔣介石和毛澤東又與列寧一樣,都曾以極大的熱情辦刊辦報。
1900年列寧西伯利亞流放結束,立即著手實施在流放歲月中醞釀已久的想法:創辦一份報紙,讓它成為團結俄國地下革命者的組織中心。很快,革命的精英聚集在編輯部裡了:列寧、普列漢諾夫、馬爾托夫、波特列索夫、阿克雪裡羅得、查蘇利奇。兩年以後又加入了兩個後來大名鼎鼎的人物: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該報的德國萊比錫創刊號上,用十二月黨人給普希金回信中的一句詩作報頭題詞:「星星之火可以燃成熊熊烈焰!」
所以該報命名為《火星報》。
俄國十二月黨人寫給普希金那句詩,今天翻譯即是「星火燎原」。
這幾個辦報人後來幾經分化,果真在俄羅斯土地上燃起了十月革命的熊熊烈焰。
列寧30歲在德國創辦《火星報》。
蔣介石26歲在日本創辦《軍聲雜誌》,自撰發刊詞。當時沙皇俄國誘導外蒙自治,蔣甚憤慨,著《徵蒙作戰芻議》《蒙藏問題之根本解決》等文,稱徵藏不如徵蒙,柔俄不如柔英;研究外交與軍事,甚思「提一旅之眾,以平蒙為立業之基」。
毛澤東在長沙創辦《湘江評論》時,也26歲,也自撰創刊宣言:「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什麼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
都全身心地尋找真理。又都十分自信,手中握有的就是真理。都不乏對歷史的深刻領悟,不乏對未來的精心安排。就各自的政黨來說,都是非凡的領袖。
自從人類被劃分為階級以後,階級的核心就是政黨。
政黨的核心是領袖。
領袖的核心是什麼呢?
是意志,與思想。
有的領袖提供意志,有的領袖提供思想。所以列寧說,需要一個領袖集團。
但列寧本人,既提供了意志,又提供了思想。
毛澤東也是如此。
蔣介石卻僅為他的黨提供了意志。提供思想的,是孫中山。
僅就此點來說,蔣也不敵。
二、誰人發現蔣介石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