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2 頁)
最終出宮了十來個,又有幾個心如死灰落髮出家了,留在宮裡的有七位,姜照一視同仁,全封了太妃,但到底還是有所區別的。
後來又有兩位太妃去世,宮裡如今尚餘五位,但活躍人前的只有趙太妃和瑾太妃,剩下三個幾乎是透明人,整日裡吃齋唸佛自娛自樂,也只有年宴時會出現一次。
姜照帶著兩位太妃到了奉恩殿,群臣跪拜山呼萬歲,祝她國祚綿延。
姜照坐在高位,殿內一切都一覽無餘,她蹙起眉,突然覺得格外乏味。
往年生辰,在宴內應付過各位大臣,她總是會提早溜走,趁著夜色跑到宮正司吃一碗謝錦親手為她做的長壽麵,聽謝錦祝完她生辰喜樂,才覺得自己又長了一歲。
但今年估計吃不到長壽麵,也聽不到想聽的祝福,縱是下面這些人說的話比花兒還漂亮,聽在她耳中只是嗡嗡作響,比蒼蠅還吵人。
「眾愛卿平身。」
被高盛安小聲在耳邊提醒,姜照才回過神,淡淡地開了口。
姜照先舉杯,一敬天地,二敬先祖,三敬諸位臣工。待她三杯酒下了肚,大臣們才一起向皇帝敬酒,一飲而盡。
先帝貪圖享樂,暢音閣裡養了好幾個歌舞班子,姜照對那些沒興趣,登基前沒去過,登基後更沒時間,大宴小宴,也少以歌舞助興。
文臣們就以皇帝千秋為主題,爭相吟詩賦詞,把她誇得天上有地上無,把皇帝哄開心了,就賞賜一些金銀玉器,饞得武將們抓耳撓腮,卻也憋不出一首詩來。
但有陸帥坐鎮,他們可不敢說皇帝偏心,只能埋頭苦吃了。
高盛安端了壺蜜水來,想偷偷把姜照的酒壺給換掉,從前這樣做姜照都是預設的,這次卻搖搖頭,低聲道:「今日朕高興,一醉方休。」
她看起來可不是高興的模樣,聽了滿耳朵奉承之詞,也賞了不少東西下去,大家都以為陛下開心,更是思如泉湧爭奇鬥豔,但高盛安離得近,看得清她笑意虛浮,未達眼底。
但他不敢抗旨,把蜜水收了回去,一會兒陪著笑,一會兒偷偷垮著老臉。
「此情此景,微臣亦有一小詩,煩擾聖聽。」
一道低沉的嗓音自下方傳來,隱隱有些熟悉,姜照便抬起眼皮去看,只見趙承明不知何時從趙相身旁站起身來,不似印象裡的清貴高雅,一襲紫色華服,長身玉立,也不再是不敢直視天顏,反而目光灼灼,沖她遙遙一拜,十足的世家公子做派。
姜照耳聰目明,聽到有人低聲誇讚:「是左相嫡孫,新科探花郎,聽聞十分受陛下看重,果然是芝蘭玉樹好風儀。」
殿內俱是高官重臣,狀元談源生和榜眼方崇都坐在席尾了,趙承明身為榜眼,亦與他們同樣是在翰林院行走,卻能依仗家世,與趙相坐在一起。
他此時站起身,幾乎吸引到了全場目光,姜照伸手按了下眉心,掩去了一抹嫌惡之色,似是漫不經心道:「什麼詩,吟來讓朕聽聽。」
她說著,屈指敲了下酒杯,高盛安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一臉複雜的為她斟滿。
第26章 宮宴
趙承明的確腹有詩書,當即作了首七言絕句,既頌盛世風華,又贊君王鳳儀無雙,惹得一眾人拍掌叫好。
姜照卻垂眸飲酒,長睫壓出一段兒影子映在酒杯裡,對於趙承明作的詩既沒誇讚,也沒貶斥,任眾人歡呼雀躍,她這個詩裡的人,卻好似事不關己的模樣。
直到趙承明面上被人恭維出來的笑意逐漸消散,有些嘈雜的氛圍也逐漸安靜下來,姜照還是沒有表態。
方才意氣風發的探花郎,此時面露驚疑,惶恐不安,隻身站在那兒,倒像是個活脫脫的靶子一樣。
還是趙相心疼孫兒,同樣站起身來,讓他不至於那麼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