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敏而好學焉(第2/3 頁)
—他先把經書裡的關鍵段落寫成簡體字,而後用古體字謄上。沒有墨了他就向楊曦去借,反正楊曦那裡不缺這東西,借到就扔下錢來,三日後楊曦的書案上堆滿了銅錢,而高嶽的書案上則是墨跡狼藉。
斗室裡日光流轉,不斷背著寫著的高嶽,鬍鬚不知不覺鑽出來,頭髮也變長了,最後冬春之交的寒風中,他大汗淋漓地倒在茵席之上,喘著氣望著屋樑,周圍全是凌亂的紙張,思緒起伏。
外面暮鼓聲咚咚咚響起,催動日頭西斜。
距離正式考試只剩下一日的時間!
這三日刻苦的收穫是,九經他只背了其中的點滴部分,畢竟只有三天,古人認為日誦三百字即為中人之材,而九經當中光是《春秋左氏傳》即有十九萬餘字,《易經》為二萬四千餘字,合在一起不下數十萬言,也就是中人之材將九經誦完要花費四到五年的時光。高嶽在區區三日內,要誦完完全是痴心妄想,可他是經過完整的天朝(幼兒園可讀書的一年,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研究僧三年)二十年教育的,雖然學的不是九經,但養成的誦讀理解能力不算差,早已超越了古代的「中人之材」,所以他每天能誦熟的大概有一千到一千五百字,再加上先前所學所得,掌握的經文約有一兩萬言,然也不過冰山一角。
可讓人欣喜的是,衛次公給他留了部《大經括帖》,這書可了不得,他把兩部大經的所有重點語句連綴起來,背誦十分方便,幾乎不用翻原文。
現在高嶽總算明白唐朝科舉進士為何難中了:光是貼經默寫這個環節就難死一大批人,數十萬字的經文莫說背誦了,便是抄錄(當時可沒印刷機)或購買所需的耗費便極為不菲,哪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另外個收穫便是蘇博士的文稿,裡面有表章、策論、雜錄、筆記、歌賦等方方面面,部分是蘇博士昔日來京貢舉時所寫的行卷,部分是他就職國子監後積累起來的著作,高嶽細心閱讀,粗略明白了各種文體的大致格式,當然詩賦除外,這玩意兒對現代人來說比單純的文言難得多。
接著高嶽沒有洗澡沒有換衣,倒在床榻上死死睡了一覺。
第二天的紅日升起來後,高嶽走下樓,都能聞到自己衣衫裡冒出的酸臭味,以至於等到他坐在食案邊和其他太學生一起就餐時,有好幾個人嗅嗅鼻子都問,「今日莫不是又要吃鹹魚(1)?」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