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2/5 頁)
兒子有個正常點的名字就行了。”
於是,海家獨子的大名就這麼定下來了。
回家的路上,芳華對嘉輝說:“我看你還挺會給小孩起名字的嘛那你現在是不是也該給咱們女兒起個名字啊?別等到生的時候才手忙腳亂的?”
嘉輝欣然領命,開始了給女兒起名字的科研工程了。
給別人家兒子起名字,隨口就來了,差不多就得,不用考慮太多。輪到自家寶貝,那可就大不一樣了。
嘉輝每晚都拿著幾本工具書研究,《新華字典》都不行,太薄了,起碼是《現代漢語大辭典》之類的,還有詩經楚辭、唐宋詩詞什麼的都拿出來了。
開始,芳華還看著好笑,後來被他的勁頭嚇著了,忙勸道:“咳咳,那就是個名字,也不用這麼認真吧?起個名字,比你寫篇論文還費勁啊?”
“還好吧,比寫論文有意思多了。”
得——,這人樂在其中。芳華也就由他去了。不過,看這架勢,就是到孩子出生,這名字肯定還是定不下來。
嘉輝盤算著女兒的名字,芳華心裡卻惦記著另一件事。
她給江新華打了個電話,說是想去給她拜年。江新華很驚喜,連連說早就讓她去玩的,還以為她把江阿姨都忘了呢,於是讓他們明天就來。
年初五的時候,芳華拉著嘉輝帶著水果到江新華家裡作客。
江新華對他倆熱情招待,尤其是對芳華很親熱,拉著她的手問長問短,對他倆的生活和工作都挺關心。
芳華一概說很好。江新華見她氣色很好,自然很高興,還留二人吃飯。芳華推辭不過,也就和嘉輝入席了。
飯菜一半出自保姆之手,一半出自江新華愛人趙巖嶺之手。趙巖嶺五十出頭,原來是白求恩軍醫學院院長,目前正在國防大學進修。
大家都是學醫的,難免交流了幾句醫學方面的話題。
芳華靈機一動,把張永講的那個故事也說了一遍。
江新華作為軍內微生物研究所的領導,自然對前年美國和歐洲鬧得沸沸揚揚的炭疽病菌事件有一些瞭解。
她將手一擺說:“現在可不是抗美援朝的時候了,對付細菌戰我們軍隊還是有準備的。”
芳華無奈地咬了咬下嘴唇,嗯嗯啊啊了兩聲後,又說:“我就是覺得這個故事雖然看似荒誕,但想想還是挺可怕的。我們國家城市人口密度這麼大,農村倒是分散,但是醫療條件又很差,一旦遇到故事中那樣的透過呼吸道傳播的烈性傳染病,……,我說的是新出現的傳染病、而且是一點防治經驗都沒有的傳染病,那可就是一場災難了”
趙巖嶺到底是做衛生管理工作多年的人,對衛生制度的一些弊端還是清楚的。
他認真想了一下,說道:“嗯,小林說的還是很可能出現的。不過,現在有那麼多強效的抗生素藥物,大部分傳染病還是能控制的。病毒雖然沒有特效藥,但它在自然界中變異得比較快,對症處理也就可以了。真要出現你說的那種烈性傳染病,那就除非是細菌生化武器了,只有出動國家機器了。”
芳華苦笑了一下:“也就是說,最後還是得靠軍隊了?”
眾人沒在意她說什麼,繼續吃著飯。
芳華又一次感到有心無力,也只有選擇沉默。
果然,該來的還是會來的。春節後上班沒幾天,還沒過到元宵節呢,就從軍事醫學科學院那邊傳來了小道訊息:廣東出現神秘疫情。
正文 238、不平靜的春天
238、不平靜的春天
這天,芳華正在做著手術。這是一名腦幹腹側腫瘤病人的手術。
早期的腦外科是將腦幹視為“手術禁區”的。
因為這裡的結構複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