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融入生活(一)(第1/2 頁)
春夏之交的一天夜裡,挖了一天窯的高加林渾身就像散了架似的躺在了炕上。驢馬受累吃精料,加林身累看書報,他一躺下,便伸出胳膊,隨手就拿起了一本剪報來。面對著文字高加林就像打了一支強心劑那樣,渾身都來勁了。 加林的炕上,裡面一半放著書本,隨意摞著,其雜亂程度連他自己都有點看不慣,有時候找個資料他都要翻閱大半天,不過找不見,著急有什麼用呢?現在高加林的身邊就摞著近一尺高的報紙剪貼,除賈老師的幾本外,這些都是他自己平時剪輯貼上裝訂而成的,厚薄不一。只見加林斜躺在被子上一邊吸著煙,一邊隨意翻著,炕欄石上煤油燈杏黃色的燈光忽閃著映在他那堅毅的面孔上。 加林對於文字有著天生的愛好,就是生活處於極度貧困潦倒的時候,他都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他從小就喜愛收拾一些有文字性的東西,大到一張報紙,小到一張傳單(文革時期不同派別的群眾組織散發的各種顏色的宣傳品),或用書紙疊成的三角四角(麵包),許多文化大革命前的語文課他就是從贏下的書紙裡學的,像《有的人》《木蘭詩》《吃水不忘挖井人》《東郭先生和狼》等。 加林身邊這些從舊報紙上舊雜誌中剪下來的泛著漚麥秸味發嗆的陳舊發黃的東西,經過他認真地閱讀精心地選擇,重新排列組合之後,提煉成珍貴的資料,再經過他大腦這個再生產加工廠的精細打造,就會化腐朽為神奇地變成一篇又一篇的錦繡文章,繼而變為鉛字而給他帶來一些微薄的經濟效益。他視這些剪報為寶貝,每次翻閱時,他都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些剪報就是他的資料庫,近十年來,他就是這樣堅持著,對於報紙上有用的東西,篇幅大的他就整版儲存,小的他便做成剪報。 加林的這種治學方法最早還是從小學高崇德校長那裡學來的,高校長是把報紙頭版右上角的《毛主席語錄》一塊一塊地剪下來粘在工作筆記本上,集會時,給學生一條一條念,加林那時就站在班級的前面。加林上高中後才經賈老師的指點,賈老師告訴他剪報內容包羅永珍,長期堅持下去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能陶冶情操,並告訴他說,美國總統林肯就是個剪報專家,他隨身帶著小剪刀,隨身帶著剪報,一有機會就看就剪。凡是他認為有用的東西,他就剪下來,大到時事評論、小到一個故事、當日大事或人們對總統的評價,林肯就是透過剪報瞭解社情動態,反思自己的施政。關於如何做剪報,賈老師告訴加林有的剪報還可做成活頁,這便於以後調整新增。 賈老師又把自己做的剪報讓加林看,看著賈老師一本本裝幀精美的剪報,加林都有點愛不釋手。加林就是在賈老師那裡看到了關於《反修防修》的大部剪報——九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在第九評《關於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中,他知道了如何才能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應具備的五個條件:<一>必須是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二>必須是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和世界的絕大多數人民服務的革命者;<三>必須是能夠團結絕大多數人一道工作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四>必須是黨的民主集中制的模範執行者;<五>必須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富於自我批評精神)。 報紙上的一首詩歌,一篇散文,一篇通訊報道,或兩報一刊一篇社論,都能引起加林的極大興趣。從小學中年級起,加林就開始收集報紙,不管大小渾爛,也不管幹淨不乾淨,凡是他認為有用的都留下,在標題的右上角用紅油筆畫個圈做標記。 加林記得他收集最早的一份報紙是四開六版的一九七一年三月十八日的《人民日報》,上面有兩報一刊編輯部文章《無產階級專政勝利萬歲——紀念巴黎公社一百週年》。 那還是加林上小學三年級時,《人民日報》發表了兩報一刊編輯部文章《無產階級專政勝利萬歲——紀念巴黎公社一百週年》,而引起他興趣的是《人民日報》的右上角居然有一條《馬克思語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