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第2/2 頁)
但陸時羨還是不得不保險一點。
沒辦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混了這麼久。
實在是他在這個圈子呆久了,什麼騷操作沒見過?
什麼種族主義、痴迷神學、學術霸凌、學術妲己都見過了,學術抄襲反而成了最正常的那一個。
只是被問到細節,王久隆不僅沒有表現的很緊張,神色間反而有些
沒錯,對味了。
是陸時羨非常熟悉的興奮感!
一個人的研究工作確實很繁複,他不僅要負責試驗田水農藥,還要負責植保管理,以及最重要的資料記錄。
但王久隆講的很仔細,陸時羨也同樣聽的認真。
從什麼時候插秧到什麼時候用藥,到什麼時候灌溉烤田,再到水稻的返青、分櫱、抽穗、灌漿。
王久隆的手中空無一物,但陸時羨能夠從他口中聽見最後一次實驗時,準確的分櫱數是多少,穗粒數是多少,千粒重有多少,空殼率有多少。
包括在實驗室裡測量出的土壤ph值是多少、有機質含量是多少、不同營養元素含量又有多少
時間早已超過預期,門口的曲溪好幾次側身檢視情況,最後甚至走進來小聲提醒了一次。
但奈何陸時羨現在是大老闆,在這裡一切都以他的意志為轉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最後聽完,時間已經是半個小時之後了。
陸時羨看著他感慨地點點頭:“沒辦法,包括農作物在內的植物生態系統變化進展緩慢,短期試驗確實不足以揭示植物的長期變化規律。”
“這種研究非常考驗研究人員的耐心,不是真正內心熱愛這行的人是做不下去的。”
“你能頂住學業壓力,堅持下來,確實很不容易。”
田間實驗很苦是真的,不好做也是真的,吃虧不討好也是真的。
但它也的確是必要且珍貴的!
很多研究需要用到長期累計的資料,但做研究不能總依賴現成的二手甚至是n手資料。
拿來主義固然方便,但也養成一種惰性和依賴性,也難以發現真正的自然規律,掌握一手資料真正才能掌握主動權。
這類實驗最為出名的,應該誕生於1843年的洛桑試驗站,這裡的小麥施肥試驗至今已持續長達180年之久。
因它提供了大量準確且珍貴的一手研究資料,到現在已經有數不勝數的農業研究都採用了與之相關的資料,後來它被稱之為“現代農業科學的發源地”。
王久隆聽完,卻嘿嘿一笑:“其實我家裡就是幹這個的,繼續選擇研究它,我這也運算元承父業了。”
“記得小時候被逼著幫忙做農活還挺委屈的,但時間久了反倒覺得挺有意思的,當然也就不覺得多麼幸苦。“
“現在有了各種農業器材的幫助和科學理論的指導,我做的這些說實話也算不上什麼,真正不容易的還是那些老一輩種地人”
:()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