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歷史契機(第1/2 頁)
話雖如此,不過李國弼還是有些不看好。
經驗是個很大的問題。
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人突然說他能搞好一個新領域。
而且還是被公認為極其難搞的火箭領域。
這確定不是開玩笑嗎?
林楓此前從來沒從事過航天事業有關的方面。
憑什麼林楓就覺得他能做好商業航天呢?
如果換做是別人這般信口開河李國弼估計早就送客了。
但奈何林楓已經創造過很多奇蹟了。
如果林楓說的內容屬實那個他搞得軟體能賣出去8億美元的話。
那麼林楓很有可能成為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十億美元/百億人民幣級別的富豪。
年輕,意味著無限可能。
再加上林楓的背景。
使得李國弼不得不慎重思考。
一位普通企業家的話李國弼可以不在乎,但林楓的話李國弼必須得重視。
重視歸重視,涉及到航天事業這事李國弼又不得不慎重。
像是商業航天那也是航天行為。
動輒幾百噸上千噸的大傢伙發射升空,成功固然好說。
但凡事就怕萬一,萬一不小心炸了呢?
如果炸在了外太空,無非也就是多製作一些太空垃圾罷了。
而如果在地面上造成事故,那問題就大了。
考慮問題必須考慮全面。
李國弼可不想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也不想拿林楓這樣優秀的年輕人的未來開玩笑。
李國弼決定先聽聽林楓的想法,李國弼問道:“聽你這麼說,確實有些道理。
那你覺得,這事兒如果要落地,該怎麼做?”
林楓當然知道了,李國弼還是覺得他這個想法不靠譜罷了。
說白了航天在很多人面前都是一個神聖的很的領域。
事實上航天確實挺神聖的。
當然要加一個限制語,在馬斯克入場之前。
當馬斯克入場之後,大家驚覺原來航天好像也不用高大上啊。
馬斯克的入場,徹底改變了人們對航天的固有認知。
在他之前,航天領域幾乎被國家機構和少數大型企業壟斷,被視為一種“國家榮譽”的象徵,充滿了神秘感和距離感。
每一次火箭發射,都像是一場盛大的儀式,背後是數以億計的投入和無數科學家的心血。
普通人只能仰望星空,感嘆科技的偉大,卻從未想過航天能與自己的生活產生直接的聯絡。
然而,馬斯克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
他並沒有將航天視為一種不可觸及的“神壇”,而是將其看作一個可以商業化、市場化的領域。
他的spacex公司從一開始就帶著濃厚的商業色彩,目標明確,那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讓航天變得“親民”。
spacex的第一大突破,是提出了“可回收火箭”的概念。
在傳統航天領域,火箭是一次性使用的工具,發射後便墜入大海或大氣層燒燬,成本高昂且浪費嚴重。
spacex大膽地提出了很多想法。
很多想法倒也不至於說天方夜譚。
但關鍵是spacex工程師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其可行性。
前世,spacex成功實現了獵鷹9號火箭的第一級回收。
這一成就不僅大幅降低了發射成本,也讓人們意識到很多聽起來天方夜譚的航天技術並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透過創新和最佳化來實現商業化。
其次,spacex的商業模式也讓航天領域煥發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