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懷疑(第2/4 頁)
人進來的痕跡。
這時怎麼回事?難不成那人會飛天遁地之術不成?
李家是普通的農人家庭,家人勤勞,經過三代人的努力終於攢了些錢,於是他們在院子裡選了一處地方,建了一間書房,為的就是方便子女蒙學。
李家到了李大郎這一代,四子二女都上過或即將上蒙學。李家大姐珍娘一年前已經出嫁,李大郎和李二郎早就唸完蒙學,之後李大郎到了年紀便入了府兵,李二郎則在家做農活。剩下的兩個讀書郎,最小的李四郎今年五歲,才到上蒙學的年紀,家裡正準備送去唸秋學。還有一位李三郎,家中目前唸書念得最久的,如今遠在縣裡念私塾,為考科舉做準備,許久才回家一趟。
一家人過得雖不富貴,但吃得飽穿得暖,和和睦睦開開心心。
他們不想因為一個外來人,毀了他們現在的生活。
檢視完地板和書桌,李二郎甚至謹慎地開啟隱藏在書房的秘密地窖,檢視後確定裡邊沒人,於是又環顧起四周,牆上掛著一幅松林草廬圖。那是大兄駐防結束後帶回來的,大兄為王公貴族幹活時得到的賞賜。
掛畫不是什麼大家之作,聽說這幅畫是他人從寺廟求來送給主家,主家看不上,隨手賞給李大郎的,然後阿翁找人將畫裱起來掛在書房空曠的牆上做裝飾。
這時,李大郎從屋頂上下來,拍了拍沾滿灰塵的雙手。
“阿兄,如何?”
“屋頂沒有攀爬踩踏痕跡,那人不是趴在屋頂與四郎說話。”李大郎搜尋一番,無果,把希望寄託在李二郎的發現上:“你有何發現?”
李二郎搖搖頭:“毫無發現,太奇怪了,四郎將餅給了何人,竟然查不到?”
“是啊,太奇怪了。只能等阿爹回來,看看阿爹那兒有沒有訊息了,不行就算叫四郎毀諾,也要逼問他。”李大郎不是優柔寡斷的人,沒有什麼比家人的安危更重要:“找到那人我們先替四郎認錯,畢竟是我們逼他毀諾。”
兄弟二人又呆了一會,實在沒有發現才離開書房。
畫裡,紀清越心驚膽戰,他沒想到事情會鬧得這麼大,兩張胡餅竟然引起李家這麼嚴重的猜疑!
如果李四郎把他供出來,紀清越明白,憑藉李家人對彼此的信任,即使再荒唐,他們也一定會相信李四郎的話,把矛頭對準他。
此時紀清越不知道李家對丟失胡餅已經不怎麼在意,他們更擔心裡面涉及到外來人,可能會擴大到私藏逃犯的地步。
不久前忙碌的秋收已經結束,按理說今年已經忙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等納完稅,就可以休息了,可今年李家還多了一件活——開墾荒地。
李家人除了李四郎,都聚在正房裡。
北方的院子,房子不多但是院子佔地很大,原本的李家只有一棟正房旁邊帶著兩間側房,後來孩子多了,才咬咬牙在正房左右各建一棟房,家裡的小子和女兒分開住,隨後又加建書房,除去牲棚糧倉和茅廁,院子裡剩下的空地足夠開出一大片菜地。
他們之所以可以這麼豪橫地佔地,得益於他們所處的地方特性——地廣人稀,不像東北那樣天賜的千頃良田,這原本全是貧瘠的荒地,全靠後來的開荒,是他們三代人一點點種出來的。
早在佔地之初,李阿爺直接在自家農地裡圈畫出一大片空地做家宅地,看著有一兩畝地。
一家人都在等李阿爹,無心吃早飯。
過了一會兒,李阿爹揹著手走進院子,李二郎趕緊出屋迎上去:“阿爹,如何?村子上的人最近可發現外人?”
李阿爹看了一眼毛躁的二兒子:“進去說。”
坐下後,李阿孃遞來一張餅,李阿爹咬了一口才說:“我走了一圈,村裡沒有一點外人進來的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