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輕伏(下(第1/3 頁)
站在依舊自帶有血腥氣的寨門內。
「不愧是頗有膽識的老卒。。」
周淮安對著面前這個騙門成功的冒牌軍官道。
「臨機應對也是相當的不錯啊。。」
雖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最後因為口音的問題出了些許紕漏,讓對方發現了端倪,但是最終目的和結果還是達到了。
「多謝管頭誇獎。。」
那人有些憨厚的笑笑道
「只是俺之前曾是入過官役的。。」
「被驅使在鞍前馬後的侍候過,也學了點老爺們的做派」
「哦。。」
周淮安不由得驚訝了一下
「卻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又有什麼說道呢」
「回管頭,屬下姓林,單字一個銘。。」
那人依舊恭敬得的自我介紹道。
「祖上添為遼東利積州人士,只是早年家中為平盧軍所裹挾。。」
「渡海遷徙至青州地界充為軍役,至今亦有又兩代人了。。」
「只是日常生計艱難的很,家中亦有餓死。。」
「是以在轉戍沂州中途,為黃王兵馬所破之後就轉投了義軍謀活了。」
按照他的說法,這些舊日官兵主動投降的理由也很簡單;雖然官軍的將帥們可言窮奢極欲花天酒地的縱情享樂,而將校們可以作威作福的魚肉百姓,但是作為廣大最底層的兵卒,日子卻是未必能夠好過到哪裡去;等級森嚴的欺壓打罵那是家常便飯,日常衣食用度的也是層層多有剋扣和拖延,自下而上的虧空吃餉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往往需要上陣拼命了才有可能才有改善一下生活;就算是跟著官長去搶劫和肆虐百姓,往往也不過是得到別人留下的一點殘羹剩飯;而且就算是朝廷官軍之中亦有三六九等的區別對待;
像是待遇最好的,無疑是神策軍為代表的關內八鎮,以及各路藩鎮牙兵、親軍之屬,他們甚至有自己個人名下的田產和物業;而其中最落魄撂倒的,就像是掛著官軍之名的私奴下僕一般,在各級軍將的驅使之下,乾的也是最辛苦最低賤的活計;或者乾脆就是半路抓丁拉夫過來湊數的存在,是以一直逃亡者甚劇;就算是被擊敗俘獲了,相比那些正牌的官健或是備邊戍卒(長徵健兒),也很容易接受身份上的轉變。
尤其是藩鎮割據而朝廷權威衰退以來,各種因為主帥變遷和政治鬥爭、勢力侵軋之後,延伸道具體軍隊的待遇不滿和犒賞問題,引發此起彼伏的內訌和變亂事件也是尋常事情,乃至變成時不時有組織清洗式的屠殺,或是以下克上殺死主帥以逼迫朝廷接受現狀的集體譁變,也始終不乏見諸其史。
比如數月之前的河東銀刀殘黨之亂,年前的邢州兵鬧餉被屠事件,再前年的狼山鎮遏使王郢攻破數州的浙東之變;都是與當地官軍被剋扣衣糧於主官矛盾激化,而引發的一系列事端。其中一些人僥倖得以脫身或是在事敗之後,憤而加入到附近暴亂的農民軍當中,與昔日的官府進行對抗;
因此,在義軍當中為實也不少投降或是擊敗改編而來的前官兵成員。不過在這個新建的怒風營,乃至周淮安手下的後營當中,就顯得比較稀罕和難得了。而這個隊副林銘,其實也是在軍府劃撥給怒風營的那批人當中,又因為負傷之後痊癒歸隊的優先序列,陰差陽錯的輾轉支派到了周淮安的手下。
至於之前所採取的計謀和誘敵手段,對於這些義軍老卒也不是什麼新事物;按照帶著大隊趕來匯合的老關回憶和說法,其實早年實力還不是那麼大的義軍,也是不乏用計和欺詐手段,而把地方各路官軍耍的團團轉,這才逐步壯大起來的。隊副林銘原本所在的青州團結兵,也是因為當初虛張聲勢圍城打援的計策,而被調動出來又擊敗在半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