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統治者的昏庸和殘暴。(第1/2 頁)
扶蘇也認真審視了眼前的這幅畫。
越瞧,眼中的光芒就越發閃亮。
在此之前,他對運送糧食的理解僅限於兩種方式:
遠途靠馬車,近處直接靠人力,確實沒料到會有如此簡便的運輸工具。
“兄長這獨輪車一問世,”
“定會成為全天下的百姓的一大利器。”
“而且,此物一旦普及,還能增強百姓對我們大秦的歸屬感。”
扶蘇考慮得更為深遠。
解決了百姓的大難題,百姓自然會對朝廷感恩戴德,
認可秦國,
便不會再輕易受那些六國殘餘分子的煽動。
嬴政點頭道:“言之有理。”
“百姓鬧事,無非是生活困苦。”
“隨著朝廷逐步推出各種政策,加上掌櫃這獨輪車,”
“百姓的生活必將日益好轉。”
“到時候,即便六國殘黨還想鬧事,”
“也沒人會跟隨了。”說這話時,嬴政臉上洋溢著憧憬之情。他的夢想,就是讓大秦傳承千秋萬代。
這也是他自稱始皇帝的初衷。
趙安不合時宜地打斷了對話:“老趙,賢弟,你們想得太理所應當了。”
“哪怕朝廷政策再好,”
“總有人會對朝廷不滿。”
他經歷豐富,見多識廣,更曾身處底層,
自然懂得,無論國家多麼繁榮強盛,
生活水平再怎麼提高,
總會有人心懷不滿。
其中原因複雜多樣。
嬴政略帶疑惑地問:“掌櫃為何這麼說?”
他不太能理解趙安所言。
在他看來,
只要百姓能吃飽穿暖,便已足夠。
商鞅的變革法規異常嚴厲,
禁止百姓隨意流動,一人犯錯,周圍鄰居都要受牽連。
這樣做,一是防人口流失,二是防百姓生亂。
這法子適用於當年的秦國,
但已不適應當今的秦國。
嬴政明白這些,故而採納了趙安的各種改革策略,希望透過趙安之法讓大秦重煥生機。
他還私下跟扶蘇說,
讓趙安主導大秦的新一輪變革。
嬴政很自信,經歷這一切後,大秦定能萬世流傳。
然而,趙安的反駁讓他對自己的信心產生了動搖。
沒錯,他不是懷疑趙安的話,而是懷疑自己是否過於自信。
扶蘇沒說話,但他的表情已說明一切。
他也想聽聽,趙安為何這麼說。
趙安吸了口煙,道:“人心不足蛇吞象!”
“一個人生活好了,就想追求更好的;一旦手中有了權力,就想著更大的權力。”
“這是其一!”
“其二,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時候都別信這世上存在完美無缺的政策。”
“只要人肯鑽研,總能找到漏洞。”
“其三,永遠別小看了人性!”
“就像你這次被人欺騙。”
“有作為的,政策不好也能造福地方;只想以權謀私的,政策再好,也只能禍害一方。”
“當底層百姓受到壓迫、剝削,生存艱難時,無需六國餘孽煽風點火,”
“他們自會成為能點燃草原的星星之火!”
他把腦中雜亂的想法提煉一番,簡明扼要地向嬴政和扶蘇解釋。
嬴政和扶蘇陷入沉思。
趙安這次的話,對他們二人衝擊最大。
在他們看來,趙安的幾句話,道盡了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