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比帝王大十歲的貴妃7(第1/2 頁)
李閣老見兩人都捐了錢,心中暗自著急,他趕緊殷勤地說道:“皇上臣願意出一萬兩捐給遼東戰事,希望我大盛將士勇猛無敵,打敗瓦剌,早日還朝!”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與決心。
梁恪聽後,面上一陣感動,說道:“李閣老真是大盛的定海神針,有您在,朕就放心了!”
底下其他官員見三位大佬都捐錢了,也不能不表示,紛紛說道:
“臣捐三千兩。”
“臣捐兩千兩。”
“臣捐一千兩。”
很快皇帝便籌到了十萬兩軍餉,龍心大悅,毫不吝嗇的誇獎了文武百官們一番,褒獎他們均是忠臣,謝過他們,然後雙方都歡天喜地的結束了朝會。
在金碧輝煌的太和殿外,一條寬廣而莊嚴的甬道延伸向前,兩旁的青石地磚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微微的光澤。
李閣老,此刻正站在甬道上,面色鐵青,雙眼如炬地瞪著張御史和陳尚書。
他顯然對剛才在朝堂上的爭論感到極度不滿,突然,他哼了一聲,轉身拂袖而去,只留下張御史和陳尚書兩人面面相覷。
張御史看著李閣老遠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不屑。
他斜睨了李閣老一眼,嘴角勾起一絲得意的笑容,轉身對陳尚書說道:“這次李兆和一派可真是下了血本,出了大筆銀子,這下你們兵部可就不愁軍費了。哈哈,真是痛快!”
陳尚書撫著鬍鬚,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他淡淡地笑道:“張御史此言差矣,這一切都是皇上英明決斷,我等不過是奉旨行事罷了。”兩人一邊說著,一邊沿著甬道緩緩前行。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後面傳來,緊接著是趙喜兒那洪亮的聲音響起:“兩位大人,稍等一下。”
張御史和陳尚書停下腳步,轉身望去,只見趙喜兒手持一個托盤,上面放著兩塊晶瑩剔透的玉石,正是他們玉帶上的飾物。
趙喜兒快步走到兩人面前,笑著說道:“大人們,您們玉帶上的玉石不慎掉在了朝堂上,咱家特地給您們送過來。”說著,他將托盤遞到了兩人面前。
張御史和陳尚書接過玉石,連忙道謝:“多謝趙公公,都怪當時和李閣老討論的太過激烈,沒注意到這些小事,掉落在地也沒察覺到。還是公公好眼力,幫我們撿了回來。”
趙喜兒笑著擺擺手,說道:“兩位大人憂國憂民,為國盡忠,皇上都看在眼裡。你們的事情,咱家自然也要上心。好啦,既然玉石已經物歸原主,咱家就告退了。”
說完,他轉身離去,留下張御史和陳尚書在原地思考。
待趙喜兒走遠後,張御史和陳尚書對視一眼,各自從袖中摸到了一張紙條。
兩人眼神交流間,已經明白了趙喜兒的意圖。他們沒動紙條,繼續往前走,彷彿剛才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趙喜兒穿過曲折的迴廊,步履匆匆地回到了乾清宮。
宮門輕輕推開,他望見皇帝獨自坐在御案前,眉宇間透露出一絲凝重。
他似乎正在沉思著什麼,手中的茶盞已經許久未曾端起。
趙喜兒屈身行了一禮,恭敬地回答道:“啟稟皇上,您要奴才交代給張御史和陳尚書的密函,奴才已經親自送達,他們均已收下。”
皇帝抬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讚許,微微點頭:“很好,喜兒,你辦事向來穩妥。退下吧。”
趙喜兒心中鬆了一口氣,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便恭敬地退下,輕輕掩上了宮門。
皇帝獨自留在屋中,他站起身,走到窗邊,凝視著窗外那片空曠的宮殿。
他的心中充滿了沉甸甸的責任與壓力,他清楚自己面臨的不僅僅是一個王朝的興衰,更是無數百姓的福祉。
他回到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