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第1/2 頁)
對河北省國稅局而言,1996年是個分水嶺。1996年以前,河北國稅是全國稅務系統的老大難單位,連續多年不能按時完成稅收任務。1996年,34歲的李真從省委調任國稅局局長,在他的帶領下,國稅局勇於改革,努力工作,到1998年,連續3年提前完成稅收任務。稅收總額從1995年的122.1億元到1998年的176.6億元,年均增長13.1。1997年,李真在對國稅局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前,曾經仔細地作過一個對比:河北省同山東省比,山東省去年的國稅收入為330億元,河北省約為185億元,但兩省的稅收隊伍均約為3萬人。就是說,河北的徵收成本是山東的近2倍。
1997年他升任國稅局長,從此他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國稅新政。稅務系統在地方各級幹部群眾眼裡是最好的單位,工資福利好,獎金待遇高,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是:中國你不論走到哪個地方看看,樓房蓋得最豪華的不是稅務部門就是銀行系統。因此,人們進入稅務系統都趨之若鶩,地方一大批幹部子女、關係戶透過各種關係進入稅務系統,河北省稅務系統幹部職工超編五千餘人,有人描述當時稅務系統為:兒子閨女快快長,長大到稅務所當所長,穿上皮鞋嘎嘎響,住宅漂亮又寬敞。李真仔細分析了國稅局的現狀:徵管機制上,徵、管、查職責不清,關係不順,徵收有壓力而無手段,稽查有手段而無壓力,造成徵收質量不高,管理職能弱化,稽查力度不夠。體制上,政出多門,官多兵少,管理不順。一方面城鎮機關冗員多,幹部嚴重超編,有人沒事幹;另一方面,基層稅務所特別是農村艱苦地區卻有事沒人幹。人員相對不足,不得不花錢僱用大量臨時工。人事管理上,幹部隊伍缺乏應有的生機和活力,幹部能上不能下,領導幹部年齡老化,隊伍普遍文化層次較低。李真經過半年多的調查論證和精心策劃,在國家稅務總局和河北省委的支援下,河北國稅徵管、機構和人事制度&ot;三位一體&ot;的改革框架基本形成。
為此,李真在國稅系統進行了新政改革。首先對稅務系統人員進行了三次大考,第一次考試不合格的,接受培訓,第二次考試如仍不合格的待崗學習,只發基本工資,取消獎金,第三次考試仍不合格的,一律辭退。由此,稅務系統掀起了空前的學業務熱潮,從基層到機關,學習一浪高過一浪,在第一次考試中,有兩個縣把考試當兒戲,局長被撤職,有關人員被清退,經過了為期半年多的三次大考,大批稅務幹部文化業務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業務精通了,依法行政的意識增強了。經過三次大考全省辭退不合格幹部140多人。其次,嚴把進人關,凡是進入稅務系統的人員一般應具有大專以上文化,。原在基層協助收稅的一線管理人員,統一參加文化業務考試以後,考試合格的可以錄用為稅務人員,未經考試錄用的一律辭退。凡是學校畢業生進入稅務機關的人設定條件:正規大學本科以上的凡是學計算機、稅務、經濟專業的人員可以直接接收,其他人員一律由指標控制,考試錄用,對於確有成績和貢獻的中青年人才,可以申報考試進入。第三,對機關幹部的改革實行了三分天下,即機關留1/3,到基層一線1/3,到稽查和納稅大廳1/3。一大批人員充實基層第一線。在各地實行納稅進入大廳服務,實行申報制和代理制,納稅實心公開、公平、文明服務,除特殊情況外,稅務幹部不到企業一線去收稅。領導幹部按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革命化配備,市縣稅務局領導的幹部,年齡必須在五十歲以下,大專以上文化,不符合條件就地免職,分局、所長級的年齡不超過四十五週歲,必須具有中專以上文化,具有助理會計師或助理稅務師資格,必須有會計證,否則不能勝任。沒學歷的一般幹部在三年裡必須達到中專以上水平,而且必須是稅務或相關的專業,在各市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