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2/2 頁)
而且鄧賢是鍾家的人,司馬懿也已經得知,他不得不出力。
只要他能擒殺孟達,真的和假的沒有什麼區別。
司馬懿身為都督,鎮守宛城。
在魏國的軍事佈局中,宛城的防禦力量非常重要,與其他邊境地區的守軍相互呼應。
它與揚州曹休的軍隊、關中曹真的軍隊等,共同構成了魏國完整的邊境防禦體系。
司馬懿鎮守宛城,使得曹魏在荊州方向有了一個能夠穩定局勢的核心人物,有助於維持該地區的軍事平衡。
宛城的軍隊並不多,也就二萬人,大部分是司馬懿親自訓練出來的。
領兵的將領,除了他的二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還有徐晃、牛金等。
徐晃是曹操的心腹,曹丕把他和司馬懿放在一起,自然還有監視的作用。
司馬懿前往上庸平叛,事情到底怎麼樣,他心裡也沒有底,徐晃肯定是不能帶的。
於是,司馬懿留下八千兵馬,給徐晃留守宛城。
他親自率領牛金、司馬師、司馬昭等將領,和一萬兩千軍隊,前往上庸。
到達上庸城下,司馬懿看到城門剛剛關閉,斷定孟達毫無準備。
司馬懿估計,房陵、綏陽、昌魏、沶鄉四個城池的軍隊,並沒有集結過來。
司馬懿大喜!
他立即兵分八路,四路前去房陵、綏陽、昌魏、沶鄉四個城池,招降城裡面的軍隊。
另外四路,圍住上庸城的四個城門。
每個城門各兩千人,他們也不急於攻城,而是隔絕上庸城和外面的聯絡。
因為孟達沒有準備,另外四個城池的軍隊分散以後並不多,是在縣丞的統領之下,每處只有一千人左右。
在上庸城外面的軍隊,司馬懿並沒有太重視,分出的四支軍隊,每支只有一千人。
雖然這四路軍隊,相對四個城池的軍隊,在兵力上並沒有優勢,但他們並不是要攻城,而是勸說他們參加平叛。
這四個縣的縣令,都是朝廷直接任命的,都是忠於朝廷的。
如果當時孟達下達軍令,讓他們把軍隊集結到上庸城去,他們只能聽命。
軍隊一旦到了上庸城,他們也沒有辦法了。
如果縣令把兵權交出來了,他們整合軍隊,然後到拒不接受整編的城池,進行合圍。
這些城池的縣令,並沒有接到孟達的命令,都沒有抵抗司馬懿軍隊的底氣,乖乖接受了整編。
這樣一來,本來有一萬大軍的孟達,被司馬懿收編了四千,只剩下上庸城的六千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