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太子回朝,監國!(第2/5 頁)
。
權利是最好的一味藥。
手中有權,能利用權利踐行自己的治學理念,按照心中所想施政,胡安國自然是心中歡喜。
胡安國進入後,行禮道:“老師!”
楊時看著膚色略顯黝黑,卻目光燦然的弟子,笑著道:“康侯(字),你是紹聖四年中進士的。”
“歷任荊南府教授、太學博士、提舉湖南學事等職。”
“後來蔡京當權,跟隨老夫四處遊學。”
“如今在雲南路,你才真正一展抱負,按照自己的所學所想施政,慢慢的教化百姓,發展地方。”
“只是,這一切還不夠。還要一步步的往下推進,才能夠真正讓雲南路大治,成為我大宋的一部分。”
胡安國微笑道:“有老師在雲南路掌舵,未來一定會更好。”
楊時說道:“老夫不會留在雲南路,要回朝了。”
胡安國一臉驚訝,問道:“是官家來了旨意,讓您回朝了嗎?”
“沒有!”
楊時搖了搖頭,解釋道:“不是官家來旨意,是和官家約定的時間到了。更何況太子在雲南路三年多的時間,總不能一直在外面,也該回朝了。”
胡安國的神情頓時黯然。
太子回朝!
老師也要回朝!
恐怕他們這些楊門的弟子,也要跟著回朝了。
“哎……”
胡安國嘆息一聲,開口道:“弟子這就去收拾行囊,跟著老師一起回朝。”
楊時捋著花白的鬍鬚,開口道:“誰說了,要讓你回朝,要讓其他人回朝呢?這一趟,只是老夫和太子回朝,你們繼續在雲南路做官,繼續治理地方。”
胡安國頓時眼前一亮。
他不是為了所謂的權勢想留下。
曾經,他中了進士第三名,年少成名,早早入朝為官,只是朝廷黑暗,全都是碩鼠,他看不慣官場,乾脆出去遊學。
如今聖君當朝,胡安國才感受到了治理地方的歡喜。
能夠治理一方,讓百姓安居樂業,這就是讀書人的追求。
一身所學,經世致用。
這才是人生目標。
胡安國問道:“老師是怎麼考慮的呢?”
楊時說道:“老夫回朝後,招討使的身份就會卸任。招討使不常設,接下來必定設立安撫使,負責雲南路的施政。”
胡安國的呼吸,都頓時急促起來。
大宋朝地方行政體制,大體上分為路、州、府、縣。
一個路有安撫使,這是負責行政體系的,只不過很多路不設立,讓州府的知州知府兼任,比較重要的地方才設立安撫使。
除此外,還有轉運使、提刑按察使。
轉運使掌握財權,提刑按察使掌握刑獄,確保地方的運轉。
實際上在大宋,就沒有一家獨大的官職體系。或者說,也有一家獨大的,那就是皇帝,不斷的集權,把地方的權利集中在手中。
說什麼大宋和士大夫共天下,那都是給士大夫貼金,皇帝要處置官員,不過是一道旨意而已,政事堂的宰相根本無法反駁。
在唐朝,政事堂給地方官員安排事情,稱之為堂貼。
堂貼下去,地方必須執行。
到了宋朝,政事堂不準用堂貼,只能用札子。問題是政事堂的札子安排到地方,官員不服從,原封不動送回請皇帝定奪。
皇帝敲打政事堂,讓政事堂的札子要隨時交給皇帝過目,才能下發。
簡而言之,皇帝剝奪了政事堂的大權。
尤其在聖旨上,也有極大的變化。
唐朝的聖旨,是政事堂擬好,交給皇帝過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