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第1/2 頁)
龐大的東亞艦隊駛過洋麵,朝海峽深處駛去。數海里外,一艘擦著道森島海岸線行駛的英國貨輪船長放下手裡的望遠鏡,扭頭朝他的船員一臉凝重。
&ldo;德國人幾乎掐斷了南美洲協約國海運,麥哲倫海峽出現四艘航速強勁的蒸汽船,它絕不會是中立國商船隊!&rdo;白髮蒼蒼的英國老船長略帶慶幸的嗓音迴蕩在麥哲倫海峽上空:&ldo;南美洲艦隊上當了,德國東亞艦隊走得是麥哲倫海峽!該死的,趁現在為時不晚,快去發電報,讓截擊艦隊回航!&rdo;
第十一章英國人的反擊(三)
&ldo;當我最後決定參加行動計劃時,我就全力以赴,一干到底。&rdo;
溫斯頓-邱吉爾
1914年12月27日,英法聯合艦隊臨時指揮官薩克維爾-h-卡登中將向海軍總部提交了一份備忘錄,將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大致分成四個步驟:摧毀海峽入口處所有要塞,清掃海峽水雷並且登陸作戰,打通海峽最狹窄處,進入馬爾馬拉海。
海軍參謀部原則上同意了卡登中將的行動方案,然而英國國防委員會(cid)對於戰役前景有所顧慮。
&ldo;如今,大洋艦隊牢牢掌握北海制海權,皇家海軍有義務奪回本屬於不列顛的海洋,而不是將主力艦派到荒涼的達達尼爾!&rdo;國防委員會重要成員、一手炮製那幅著名的&ldo;你的國家需要你&rdo;徵兵廣告的陸軍大臣霍雷肖-赫伯特-基欽納元帥憂心忡忡。
&ldo;喀土穆基奇納勳爵&rdo;最終還是被海軍大臣說服了,佔領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土耳其海峽足以讓英國人奮不顧身。1月5日,國防委員會責成海軍部制定更加詳細的計劃,&ldo;2月份炮擊和佔領加里波利半島,以君士坦丁堡作為最終目標&rdo;。
加里波利半島位於奧斯曼帝國歐洲部分最東側,東南方向是狹窄的、勾連馬爾馬拉海與愛琴海的達達尼爾海峽,西北方向則是島嶼眾多的愛琴海。整個半島六十英里長,四到十三英里寬,多是荒蕪的高地和狹長的山脈,只有一條戰前臨時修築的泥土路縱貫半島。
索契角海戰打斷了俄國黑海艦隊的僅有的脊樑和鬥志,俄國人從海上入侵的可能性不復存在,奧斯曼帝國只剩下來自英法的海上威脅。
一戰爆發前德國顧問團就幫助土耳其人敲定了一份嚴謹的達達尼爾海峽防禦計劃,財政拮据的土耳其政府在德國顧問團的指點下,在加里波利半島斷斷續續修建了裝備少量重炮的要塞群,索契角海戰後,博斯普魯斯海峽要塞的一些要塞炮被拆卸和運送到達達尼爾海峽,以加強加里波利半島防禦。
截止1914年年底,達達尼爾海峽入海口的要塞群部署了超過三十二門火炮,最大口徑可達11英寸;入口處至海峽最窄處,土耳其人修築了大大小小的堡壘,擁有一百餘門火炮,最大口徑英寸;海峽最窄部位分佈九十四門火炮,最大口徑甚至有14英寸。
這並不是陸上防禦計劃的全部,德國陸軍顧問團實地在考察加里波利半島作戰環境後制定了機動靈活的防禦策略:加里波利半島陡峭的海岸線適合登陸的灘頭並不多,在各要塞群和堡壘群保留基本部隊後,由畜力牽引的榴彈炮和由德國陸軍一手訓練出來的土耳其第五集團軍主力作為機動兵力存在,扼守在僅有的幾處適合登陸的灘頭,為英法聯軍準備了防守反擊這大餐。
時間進入1915年1月,協約國攻打達達尼爾海峽的態勢愈發明顯,德國海軍顧問團岡瑟-呂特晏斯上尉受命完善加里波利半島海上防禦體系。
深受王海蒂非對稱作戰理論影響的呂特晏斯上尉並沒有盲目擴大漁場,在他看來,土耳其要塞群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利,但是嚴重缺乏大口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