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獨處守住心 群處管住嘴(第1/3 頁)
孔子曰:“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與人相處,言辭當審慎,諸事勿言盡,更莫於背後妄議他人是非。
獨處之時,須自知自律,不放縱自我,不易為外界誘惑所擾,守得內心之安寧。
人生於世,為人處世之理實則一言:
1 人前緘口,乃修養之體現。
《聖經·箴言》中說:
“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懂得閉嘴的人,那才叫一個聰明呢!
我們認識一個人,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看起來不太會社交,可卻特別受大家歡迎。
一開始我也挺納悶的,時間長了,才慢慢搞清楚其中的門道。他心裡可清楚得很,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
每次聚餐,都有人聊八卦,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可他從來都不摻和。
別人跟他分享的秘密,他能一個字都不說出去。
所以啊,遇到事兒了,同事們都喜歡把他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跟他傾訴自己的心事,就連家裡的那些瑣事、個人的感情問題,都願意跟他講。
2“不會說話的人搶著說,會說話的人想著說。”
人類是群居性動物,我們人生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和別人打交道,但真正的人際交往高手都懂得:
不動聲色的傾聽,在境界上遠遠高於自以為是的議論。
錢鍾書先生曾說:
“那些在我們背後的竊竊私語,就像飯裡的沙礫或者生魚片沒有剔乾淨的刺,給人一種不期待的痛。”
語言,恰似一柄雙刃劍,善用之,可使生活便捷;不善用,則會成為生活之困擾。
社群居委會有位姚阿姨,其性熱情,初至此處工作時,小區眾人皆喜之,然時過境遷,眾人皆漸疏遠之。
但凡經其手調解之家庭事務,次日必廣傳,乃至人盡皆知。
前段時間,有一對夫妻發生爭執。
妻子見丈夫整日早出晚歸,便懷疑丈夫有不忠之舉,二人幾番交流,未能達成共識,遂引發爭吵,場面一度混亂不堪。
社群居委會派遣姚阿姨前往調解,最終問題得以解決,然而這一家的醜事卻在社群內迅速傳播開來,且越傳越變味。
後來妻子察覺丈夫並未出軌,純屬自己多慮。
但由於姚阿姨的介入,謠言已四處蔓延,丈夫縱然有口也難辯,全小區的人皆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
此類事件屢次發生,眾多人心生不滿,居民們聯合遞交了一封舉報信,致使她受到了處分。
姚阿姨只怪自己,因為管不住嘴,丟了工作。
於生活中,與人交往之際,言語須三思而後行。
信口胡言,只會令自身陷於困窘之境,為人所鄙夷。
聰慧之人,皆知群處時謹言慎行,不會肆意評判他人之優劣,亦深知“謠言止於智者”之理。
學會緘默,乃是一種涵養,既不傷及他人,亦成全了自身之尊嚴。
3人後懂得慎獨,是一種大智慧
《活法》裡面有一句話:
“堅守原則,就是要喚醒我們內心深處潛藏著的良心,竭盡所能讓我們自己的人生問心無愧。”
慎獨的人,就是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堅守內心的原則,不放縱,不逾矩。
人這一輩子很長,那些最終能混得好、走得遠的人,恰恰就是因為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能守住內心、不放縱自己。
好友文姐,從小學習成績不好,後來勉強考上專科,畢業後到了一家小公司上班。
一晃眼,已過而立之年,她日復一日地重複著薪水不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