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合為一家(第1/2 頁)
公式解讀為第一次發射的總能級,平行折射於第二次發射的總能級,才是灰燼能量最後的答案。
進一步公式化簡:
△=c(a+b)∥aв·i。
▽=a+b∥aв·ixc。
c(a+b)∥aв·i∥a+b∥aв·ixc=d。
c∥aв·i∥1∥aв·ixc
c∥1∥1∥cx1=d+(a+b)+aв·i。
1∥1∥1∥1x1=d+(a+b)+aв·ixc。
1=d+[(a+b)+aв·i]xc。
變位:
d=1-[(a+b)+aв·i]xc。
代入t△∥▽=d可得:
t△∥▽=1-[(a+b)+aв·i]xc。
tac+bc∥aв·i∥a+b∥aв·ixc=1-[(a+b)+aв·i]xc,即變位公式。
變位公式不能解出公式,但解讀變位公式可以以此證明一點,當週文文發射灰燼能量光束時,如果想要光束折射,就得先讓開始威力小於1,讓灰燼能量光束無法擊穿物體。
且輸入的a、b、c一定要可以被整倍除外,不然公式無法計算。
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新的問題就來了,周文文要怎麼讓開始威力小於1?
因為當原子中的電子吸收能量後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再從高能級回落到低能級的時候,所釋放的能量會以光子的形式放出。
被引誘/激發出來的光束,其中的光子光學特性高度一致。
並且任一時刻粒子只能處在與某一能級相對應的狀態,或者簡單地表述為處在某一個能級上。
與光子相互作用時,粒子從一個能級躍遷到另一個能級,會相應地吸收或輻射光子,使威力變大。
考慮到這一點,周文文只能另闢蹊徑,也就是鐳射器。
1960年5月15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休斯實驗室的科學家梅曼宣佈獲得了波長為06943微米的鐳射,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束鐳射,梅曼因而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鐳射引入實用領域的科學家。
1960年7月7日,西奧多·梅曼宣佈世界上第一臺鐳射器誕生。
梅曼的方案是,利用一個高強閃光燈管,來激發紅寶石。由於紅寶石其實在物理上只是一種摻有鉻原子的剛玉,所以當紅寶石受到刺激時,就會發出一種紅光。
在一塊表面鍍上反光鏡的紅寶石的表面鑽一個孔,使紅光可以從這個孔溢位,從而產生一條相當集中的纖細紅色光柱,當它射向某一點時,可使其達到比太陽表面還高的溫度。
周文文使用的是紅寶石,那自然是用西奧多·梅曼的方案,而周文文也只要代替下,換下發射物和時間即可。
於是在2多分鐘後,一道白色光束從周文文胸口的電子周迴圈裝置噴口射出,在下一秒擊中了架在摻有銅、銀、金粉的鋁水溶液上的紅寶石。
而因為紅寶石的內部和表面被打通一個洞,於是光束便穿過紅寶石,在變成紅光的同時,分別擊中由紅色方柱晶體打磨堆徹成的“鏡子牆壁”,以及鋁水溶液。
被紅色光束擊中的“鏡子牆壁”,在自身的特性下,折射出白色光束擊中紅寶石。
但和之前的不一樣的是,這些折射出白色光束,在擊中紅寶石後,並沒有分開,而是透過紅寶石上,散射到玻璃板上。
而在這時,耐溫玻璃板上的150克量硫酸鋇,因為吸收了幅射的原因,在熾眼的光束下效果開始發作。
之前說過,電子周迴圈裝置發射的,是被灰燼能量包裹的電子和幅射,所以能觸發硫酸鋇的效果,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