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5 頁)
鬼子,或打擊鬼子。這樣被鬼子迎頭撞上的機會就大大降低了。那個時候,由於通訊不靈,經常出現兩支隊伍隔著一座山頭擦身而過的情形。而且在數公里範圍的戰鬥中,抗聯指揮員可以迅得到情報,從而判斷出戰場形勢,正確決策。
巴祖卡火箭筒,攻堅利器,輕便靈活,重量不到7公斤,威力強大,小鬼子的坦克根本就不夠看的,連德國虎豹坦克在巴祖卡面前亦狼狽不堪。沒有坦克打時,打打*炮樓也好,延安那邊對鬼子的炮樓頭痛的很,希望能夠幫到他們。巴祖卡火箭筒,史載,由美國6軍上校斯克納和中尉厄爾在41年開始研製,42年春天在美國阿伯丁試驗場被看中,6月一月即生產5ooo具,隨即在北非戰場大神威,將沙漠之狐隆美爾裝甲兵團擊退。
二戰後,對主要交戰國使用的主要制式輕武器評比中,鬼子的三八槍榮獲“殺傷力最弱步槍”稱號,輕重機槍榮獲“持續性火力最差”稱號。值得一提的是擲彈筒和九二步兵炮。靈活輕便的擲彈筒曾給Zg軍隊和美**隊造成重大殺傷,但擲彈筒缺點也很明顯,先精度不夠,射程馬馬虎虎,而且培養一個擲彈筒兵很不容易,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兵打擲彈筒,那是指哪不打哪兒,不中。“九二步兵炮”是個好傢伙,全重只有212公斤,攜帶方便,但中隊(18o人)規模的鬼子都沒有配備,大隊(11oo人)才兩門。
鬼子的戰鬥模式,馬遷安清楚,步兵進攻主要依靠擲彈筒來拔出對方機槍火力點。在戰鬥中,鬼子輕重機槍主要壓制對方機槍火力,在對方不能還擊的情況下,依靠每小隊都能配備兩支的擲彈筒在遠方拋射手榴彈(或專用擲彈筒彈)消滅機槍。然後才是步兵成散兵線交替進攻。不要低估鬼子的智商,他們極少傻呵呵的密集隊形衝鋒的。
在小規模戰鬥中,衝鋒槍、火箭筒、步話機、狙擊槍、輕機槍、迫擊炮的組合,完全可以給裝備著三八槍和擲彈筒的鬼子以毀滅性的打擊。馬遷安曾計算過,相同兵力的戰鬥,配備衝鋒槍的抗聯在相同時間內火力投放量將過鬼子十幾倍,當然前提是有足夠的彈藥。
我先打你擲彈筒,再打你機槍,然後屠殺你步兵,哈哈……。
馬遷安看著張元和魏子健那一小夥人,臆想著即將出現在抗聯隊伍裡的武器,竟然半天沒有說一句話。
第35章 勞工支隊(6)
從31年打到現在將近9年,無數可歌可泣的戰鬥證明了中國人的武勇。但是英勇的中國士兵的浴血奮戰並沒有阻住RB人的腳步,除了技戰術、整體軍官素質、兵員素質不如鬼子外,很大原因還在於武器落後,鬼子的重武器數量大大高於Zg軍隊,在飛機大炮坦克這些鋼鐵怪獸面前,血肉之軀再有沖天豪情又如何?還不是被轟成渣。
這是不是唯武器論?馬遷安搖了搖頭,心道:‘我就是唯武器論,有能耐你不唯,把你手裡的步槍丟掉,拿把大刀片子面對機槍好哦。
馬遷安沒打算給自己的人一人上一顆“精神原子彈”去轟炸鬼子。他知道,重武器問題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但是輕武器卻是有條件先上馬解決。如果百團大戰時,彭總擁有數千支火箭筒,並有足夠的火箭彈,馬遷安相信,彭總一定會把正太線上的“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炸得它姥姥都不認得它。如能大量殺傷鬼子,除了能振奮己方士氣外,也能使史大嶺相信Zg戰場能夠拖住RB人,不至於在41年與鬼子簽署“日蘇中立條約”而出賣Zg利益。
什麼鳥“據點為鎖”?這RB仔也就是欺負八路軍沒有炮,弄個破轉頭磊的玩意就囂張。
是不是想多了?跑題了?誰在背後老拽我?讓我高興一會兒不行?馬遷安轉過頭,瞪了背後的李鳳山一眼。
李鳳山在後面小聲嘟囔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