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他從海底生還 > 第149章 峨眉山感悟

第149章 峨眉山感悟(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三國之騎砍風雲我也穿越了君臨天下報告!玩家帶著寶劍征戰四方去了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斬神:團寵在假面,王面他超愛東京喰種:噬魂搜查官小巷人家:神級選擇,怒懟莊家!終極一班之異世遊歷斬神:提瓦特博物館,禁物批發!明朝皇帝往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寶可夢:小智要屠神四合院:我搬出去後,傻柱慌了穿越到柯南世界裡,變團寵四合院,眾禽大膽,我乃本科巔峰我教原始人搞建設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綜漫:光是紐帶,永不言棄宋終:一拳鎮關西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

進。他覺得自己就像那些修仙的修士一般,得到了突破,對力的控制提升了一大境界。這個收穫使他欣喜之餘又多了期待,往後還會不會再次感悟,再次突破呢?

把三個銀盒子的超磁能量用盡,趙朗回到了客棧休息。他洗漱後鑽進被窩,心裡在想自己確實是有點懶惰,自睦州之行回來後,就很少練習飛刀、御劍飛行,控制小飛劍,只有在對敵之時才使用,看來回去要練習。可是一想,這大宋的天地之內,自己已是無敵的存在了,還練那麼強有啥用呢?自己又不是想做那個底褲外穿的傢伙。

臨睡之前,他還在想,話說按小說中的分類,自己現在力的運用是處於哪個境界呀?初窺?入門?小成?大成?小乘?大乘?還是傳說中的金丹呀?嗯,暫且便定義為大成吧,哈哈。

哎呀,不想了,睡覺……

峨眉山是佛教名山,“峨眉”取大峨山與二峨山相對如眉而得名。據《峨眉郡志》記載:“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也,故名峨眉山”。峨眉山最高處為萬佛頂,海拔3098米,山脈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山巒環抱,諸山相連,綿亙起伏。

作為一個資深的探險家,趙朗在另一時空曾遊覽過一次峨眉山,知道這山上寺院頗多,古建築林立,乃佛教聖地。當時,他還每一個寺院都細細觀賞,也捐了香油錢,記得峨眉山最大的寺院有三座,分別為報國禪寺、聖壽萬年寺、伏虎寺。昨天在客棧一打聽,卻知此時峨眉山上只有普賢寺這一座寺院,反而道觀有好幾座。細細一想,當即釋然,普賢寺不就是後來的聖壽萬年寺嗎,這聖壽萬年寺是明代萬曆年間神宗皇帝改名,明代之前就是叫普賢寺;而那護國寺則是清代乾隆老兒所興建,此時乾隆老兒的百幾十代的祖宗都還在長白山上砍樹呢。至於那伏虎寺,趙朗不甚瞭解,小鎮的居民也不知那伏虎寺之所在。

翌日,趙朗隨著一群遊人,從峨眉山南麓沿山道逐級登山。這宋徽宗時代,道教昌盛,每日裡道教信徒上山尋道,山道中行人絡繹不絕。趙朗就夾在這些上尋道的信徒和一些遊客之中,悠閒上山。峨眉山秀麗的自然風光展現在眼前,舉目望去,山脈綿亙曲折、千巖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讓趙朗大飽眼福。

看著那山風側吹瀑布,卷著水霧四處飄拂,趙朗心下又有感悟,這力道千變萬化,率性而為,又隨遇而安,自己在力的運用方面可適當模仿,以勢為力,又以力為勢,勢轉力,又力轉勢,如此迴圈,則生生不息,渾圓如意。

這一路的觀賞,一路的感悟,趙朗自感收穫甚大,力道運用又升了一個小境界。

趙朗沒去參觀道觀,直接問了道路,走向了普賢寺。這普賢寺有一尊普賢騎白象銅像,這銅像在後世非常出名,趙朗曾去參觀過,印象中那鋼像有多處被焚燒的痕跡,據說是元代之後,普賢寺曾多次被燒,唯這尊普賢騎象銅像能完整儲存下來。

據歷史記載,這尊普賢騎象銅像乃北宋興軒四年(979年)鑄成,當時的住持茂真和尚奉詔入朝,受到了太宋趙光義的嘉譽,派大夫張仁瓚攜黃金三千兩隨茂真回成都,購三十萬斤銅,鑄成這普賢騎白象銅像。

此時離這尊普賢騎象銅像鑄成之時才四十年,趙朗當然要去看看。

憑著記憶,不一會,趙朗便到了普賢寺,進了寺門,抬頭便見到了那尊普賢騎象銅像。普賢端坐在象背蓮臺之上,頭戴金冠,手執如意,體態豐潤,神情安詳。象為白色,目測約有八米高,雙目炯炯有神,栩栩如生。塑像比例勻稱,造型優美,是宋代鑄造藝術的典型代表。趙朗讚歎,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精粹啊!

一路行,一路觀賞古建築,好不快活。

趙朗看得心生自豪,對於傳統的文化,他略有研究,格物門裡的人也投其所好,凡是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北宋:開局遇見李清照撿到未來黑科技,我卻用來幹實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