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頁(第2/2 頁)
小社會,依然和諧安寧。」
「人們在富裕起來後,沒有貪圖享樂,而是繼續提升自己精神修養。他們對此感覺不可思議,將這種現象命名為『李家溝現象』。」
「其實這是因為,李家溝人富裕起來之後,心態反而更加謙卑,更加具備社會責任心,更加註重個人修養,操守和品行。這也是『仁者愛人』這一思路的延伸和遺惠。」
「他們已經成長為了新的『仁者』,在走向富裕,獲得能夠幫助別人的能力的同時,也學會了用平等甚至謙卑的心態去幫助別人。」
……
十年後。
李家溝集團經過十年生聚,基礎事業從旅遊,農業擴充套件到生物製藥,環保,食品加工,高分子化學,資訊工程……
外圍產業則擴充套件到花卉種植,網路銷售,物流,服裝,高階工藝品,房地產……
哥倫比亞大學,被夾川人戲稱為「李家溝子弟校就業前培訓中心」。
第一批子弟校畢業生,李雨多進入了資訊學系;王美嫻進了經管學院;李雨松,物理系;敬子倫,新聞學院;馬翠如,統計系;王曉松,政治學院。
當然也不是全入了哥大,比如王曉柏,就去了伯林根大學,學習農業管理。
還比如王小剛和李芸秋,跑去法國進修藍帶廚師去了。
李雨新更是直接跳過中學和大學本科,以十三歲的低齡,成為慕尼黑大學生物系最年輕的研究生。
這選擇讓李君閣莫名其妙,四爺爺和老伯,教出來的不是歷史專業,古代漢語,亦或者中國傳統哲學,細菌生物基因工程是什麼鬼?!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