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第1/2 頁)
到時婚禮什麼的肯定要在京都舉行,婚姻大事媒妁之言,父母健在必定要在場的。
「嗯,自是要去的。」心情不錯的王林頷頷首。好友買的宅子和東禮大街只隔一條巷子,價錢比較昂貴,考慮到自己家境情況,置辦的院落位置要偏一些。
三人看他春風得意胸有成竹完全能把諸事搞定的模樣,皆住了口不提掃興的話。
雖然沒有朝廷的官差跟著,但行程也不能太慢,況且大家均歸家心切,恨不得早點回到平江。
到了平江已是六月底,正值江南暑熱之季,入了城,瞬間一股熟悉親切的悶熱氣息撲面而來。
臨分開,譚璇本打算詢問王林家中地址,以方便邀請他來參加婚禮的。
可隨即一想,朝廷的假期只有一個月,而婚期不出意外應在八月,遂打消了念頭。
離開大半年,在京都譚璇有時常念家的,此刻非常迫切的想回到府中。馬車沿著熟悉的道路,終於到了譚府門前。
「探花郎回來啦!」剛下馬車,在河邊柳樹蔭下乘涼的百姓就瞅見他,不顧烈日照射,起身朝譚府門口走來,熱情的打招呼。
「納涼呢,還是咱們江南酷熱。」面對著熱誠的人們,譚璇有種親切感,駐足,語氣溫和的與他們攀談起來。
譚府院中的門人聽到響動,開門一看,歡天喜地的叫了聲小公子回來啦,便拔腿往院裡奔去,通稟主家。
大熱的太陽,人們不可能讓探花郎頭頂烈日陪著他們暢聊,且趕來的田氏視線一直注視著兒子,見其額頭上都是汗水,滿眼都是心疼。
大家不好意思打擾他們親人重逢相聚,真心道了幾句恭喜後,再次回到陰涼處乘涼,不時交頭接耳說著誇讚的話。
「趕緊洗把臉,吃些西瓜散散暑氣!」譚府眾人隆重的把譚璇迎進廳堂,丫鬟早在盆架上備好了水,供其洗涑。
田氏方才在院外已仔細打量過麼兒,令她滿意的是兒子沒瘦,看著還胖了一圈,暗道果真是讀書辛苦,以前都是給累瘦的。
「好,娘,我爹呢?」見廳中只有田氏與大嫂,忍不住發問。
「在紙坊呢,我讓下人去通稟了,過半時辰就回來。」自譚璇考中探花,譚家紙坊的買賣突然火爆起來,夫妻兩人高興不已,兒子考中進士以後是要在京都定居生活的,置辦宅子,人情禮節都離不了銀子,多攢些家底給他們。
隨著探花郎回平江的訊息被傳開,不一會,譚府訪客漸漸多了起來,譚璇只能壓下疲累,打起精神應對,而且可以預見性的接下來兩月自己別想清閒了。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再如何應酬,在田氏心中也沒有兒子的婚姻大事重要,第二日她便將譚府已嚮明府提親之事告訴了譚璇,思量到時間緊張,自明錦出了孝,六禮中已把納採和問名兩項走完了。
接下來的納吉訂盟是婚禮中比較重要的儀式,一般是要準新郎官親自到岳家送定的。
譚璇得知這個訊息,吃驚不小,沒想到爹孃的動作這般迅速,不過想想也是,一共倆月時間把六禮走完,選日子都不好選。
記起華朝的規矩,男女雙方送定後就不能見面了,否則不吉利。譚璇想在此之前去明府見見明錦,反正兩人婚禮在走章程,他去拜望岳母也是理所應當。
田氏聞其說的一本正經,哪有不明白兒子的小心思,再說按著禮節,合該如此,點點頭允諾了他。
沒過兩日,譚璇應酬完棘手的關係,吃過早飯趁涼快,帶著從京都挑選的禮品前往明府。
用過早飯,在花園中消食的明錦,聽喬氏身旁的貼身丫鬟來報說:「小姐,譚公子來了,正在廳堂裡陪著夫人話家常。」
心口狂跳幾下,瑩白俏顏熱了熱,對仕女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