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2 頁)
就是這時,上海陳獨秀寓所來了一位李大釗介紹來的俄國客人,改變了陳獨秀的人生之路。來人是伊爾庫茨克第三國際遠東局的維經斯基(吳廷康),同行的有夫人庫茨涅佐娃及擔任翻譯的俄籍華人楊明齋。還在陳獨秀關押在監獄時,維經斯基給共產國際提交了一份報告,提出了在東亞各國人民中開展共產主義工作的提綱,得到了俄共中央政治局的同意,並派他作為外交人民委員部遠東事務全權代表的身份,抵達遠東具體實施這個提綱。當時的交通不發達,東亞書記處所在地伊爾庫茨克與中國的聯絡有4條道路。
李大釗在信中介紹了維經斯基一行的目的:要聯絡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人物。陳獨秀說:&ldo;我和李大釗多次談論過在中國建立布林什維克式的黨,這次吳先生和楊先生來華,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rdo;楊明齋將陳獨秀話翻譯後,吳廷康說:&ldo;我這次來華的任務,是瞭解中國情況,與中國先進分子、革命社團建立聯絡,考察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的可能性。&rdo;維經斯基中等身材,態度沉默,一口流利的英語。陳獨秀說:&ldo;吳先生想和中國先進分子取得廣泛聯絡,到上海是最適合的地點。這裡集中了各個學派和社團的各種各樣的人物。這幾天,你們先休息一下,隔日,我給你們介紹情況,安排你們見面。&rdo;
一段時間後,維經斯基已經接觸了無政府主義、工團主義、社會主義、基爾特主義等各式各樣的人物,如李漢俊、沈玄廬、邵力子、施存統、俞秀松、陳公培、陳望道、李季、袁振英、沈雁冰、周佛海、劉大白、沈仲九、蔚克冰、丁寶林、戴季陶、張東蓀等人。維經斯基感到中國新思想十分活躍,但思想不統一,而且,這些學者主要停留在講演、寫文章上面,沒有組織和實際行動。但維經斯基對陳獨秀的印象不錯,他第一個寫信向共產國際和俄國共產黨介紹了陳獨秀,稱他是&ldo;當地的一位享有很高聲望和有很大影響的教授&rdo;。
4月下旬,陳獨秀編輯《新青年》&ldo;勞動節紀念號&rdo;編,共400頁碼。為了&ldo;勞動節紀念號&rdo;,李大釗趕寫了《五一運動史》。編好7卷6號,陳獨秀就今後編輯《新青年》的事,給李大釗、胡適諸同人寫信,說今後編輯《新青年》要麼北京諸人輪流編,要麼北京一人編,要麼陳獨秀一人在上海擔任。
陳氏的堅決信仰
1920年5月,經東亞書記處臨時執行局主席維經斯基同意,在上海成立了&ldo;第三國際東亞書記處&rdo;,這意味著中國的革命運動即將併入共產國際運動的洪流。
這時,毛澤東在驅張運動取得勝利後,取道上海回長沙。在上海,毛澤東去拜訪了陳獨秀。陳獨秀寓所分上下兩層,窗明几亮、清新開闊。這次,毛澤東和陳獨秀談到回湖南組織一個&ldo;改造湖南聯盟&rdo;(類似工讀互助團)的計劃。北京成立工讀互助團時,陳獨秀是熱心人之一,當時還捐款大洋30元。但胡適、李大釗、戴季陶、王光祈認為工讀互助團辦不下去,陳獨秀認為辦得下去。因為工讀互助團不需養家,不需還利息,不被資本家奪去剩餘價值,來上海後,陳獨秀主張在上海也辦一個工讀互助團。
談話中,陳獨秀勸毛澤東讀一點馬克思的書。向他推薦了陳望道最近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以及《階級鬥爭》、《社會主義史》等書。陳獨秀說:&ldo;馬克思說,勞動者和資產階級戰鬥,不能不組成一個階級,不能不用革命的手段去佔領權力階級的地位……&rdo; 見毛澤東興趣很濃地聽自己侃侃而談,陳獨秀呷了一口茶,又將自己讀書的感受大大地暢敘了一番。
分手時,陳獨秀答應請亞東、群益書社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