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3/4 頁)
史上日本徒弟學得太快,總不能做師傅的都教了以後餓死師傅。
隨著訓練的繼續。簡易木質碼頭也建成了,不過沒有更多的人下船——移民已經都下去了。現在要送上去的就是牲畜物資等大件。簡易碼頭上人來人往如同工蟻一般穿梭往來,將一批批物資運到已經規劃好並且建成了幾十間大房的鎮子上——這幾十間簡易房一樣的存在是為了給以後的移民用的。每次來的移民都要在這裡渡過一段時間的淨化期,等到確認無人高熱高燒等傳染病的徵兆後才能真的進入城市。
物資還沒有全部送下去,建設組已經在嚷嚷著需要更多地移民。這次隨同廬山號一起來到這裡的移民數量高達八千多人,除小部分是單身外,其他人都是全家一起來的,這其中能被建設組拿來做壯勞力的只有二千多人,這裡面還有五百人被軍事組分走了——包括金三多訓練的這二百多個武士。
一千多壯勞力看似不少,可是每天要伐木運輸就分出了數百人,建好碼頭後從碼頭上運輸物資又用掉不少人力資源。現在建設組的建設進度明顯不足就是因為勞動力不夠,靠生的還不知道要哪年才能湊齊,也只能喊著繼續加大移民力度了。
事實上只要廬山號再次出海,建設組就能多出幾百個勞力。可是隨著地質組的人已經勘探出這附近儲藏的富鐵礦來,建設組自然更急了,農業組倒是可以用老幼婦孺進行一些簡單的農墾種植活動——六月份的艾爾半島種什麼不行啊,還要四五個月天氣才轉冷呢,大部分作物的生長週期也就一百多天。
廬山號在卸完貨後,再次出海前往明朝沿海省份進行移民。同時拿上了各組需要的貨物清單。這些貨物五花八門,從種子牲畜到中成藥中草藥糧食乃至金屬都有。很多都是到了這裡後才想起的。廬山號的船上穿越眾少了大半,不過多了二百多個正牌武士負責保衛這裡的安全——這一次不少武士也想著接家人一起來,按他們想來自家已經是澳洲大名的譜代家臣了。家人怎麼能不留在澳洲做人質呢。
因為港口只是粗粗建成,很多相關裝置都沒有,軍工組的人員還是留在船上造槍造炮。沒錯。根據軍工組的人員說火炮這種東西其實技術比步槍更簡單的,尤其是搞出了合金鋼的配方後。能夠承受的膛壓大大增強,也就不需要鐵炮銅炮那麼厚的管壁了。軍工組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外銷型的火炮——110毫米前裝滑膛炮。為承受更高的膛壓,這種火炮在視覺上也是呈現前細後粗型並且經過了完善的退火處理——反正現在廬山號上面有充沛的電力資源,可著勁造吧。
110毫米前裝滑膛炮是採用鐵芯鐵磨具鑄造,在降溫的過程中使用了中心降溫法——就是讓本應該最後冷卻的炮內壁先冷卻,然後外壁向內壁會產生一個向內抓緊的力量,這樣鑄造出的火炮能承受更大的膛壓,而且內傷和氣孔少。金三多在這門火炮成功試射後,去摸了摸炮內壁,光滑如鏡,不愧是現代工業內圓磨床磨出來的。
和明朝的紅夷大炮動輒幾千斤不同的是,這澳洲產的110毫米二十五倍徑前裝滑膛炮炮身重量只有120公斤在紅夷大炮中屬於小字輩了,但是都用黑火藥能和那些幾千斤的紅夷大炮打的一樣遠——最大射程約10裡,五公里左右,不過這是最大裝藥以及四十五度角的時候,戰鬥的時候打這麼遠已經沒意義了而且這個距離打出去的炮彈也沒有準頭,所以戰鬥中兩三公里甚至兩三里的距離才是紅夷大炮最能發揮威力的時候。
有了這合金鋼鑄造的大炮後,廬山號跑商的時候能拿出手的拳頭產品又多了一樣——肯據歷史記載明朝政府對於好的火炮是從來不吝惜花錢的,這門炮少說要賣個兩三千兩銀子吧,這可是上好的鋼材鑄造出來的。
作為現代人當然對這火炮的威力和設計不屑一顧——沒有炮鏡不說,連角度都不能輕鬆地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