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第2/4 頁)
晴信有種渡河就半渡而擊掐了他的退路!武田家要是不敢過來就正好便宜我們。”
兩人卻異口同聲道:“萬萬不可!如果把武田晴信逼急了,說不定他就會派軍渡河攻擊旭山城,這樣還是要虧的呀!”
柿崎景家看似粗魯實際上非常聰明,居於尾家中樞擔任奉行眾多年,眼界和才略還是不錯的,看似無意的瞥了主座上的少年家督一眼,繼續嚷嚷道:“那我們就攻打八幡原斷武田軍的後路!我就不信鎮府殿堂堂正正之師還怕了武田晴信不成!大好的爺們還能被尿憋死嘍?”
“不妥!這樣對攻下去還是咱們虧一些,咱們吉良家不打無把握的戰爭,不動則以一動必須要一擊制勝,現在前路不明還是穩妥些好!”
“你們說來說去還是一個字,拖!這也忒沒有武士風範了,打個合戰擔心這擔心那,當年我們跟著主公出陣的時候,都是主公拍板說可以打,我們這幫越後武士就扛著太刀一起衝,沒幾下就把敵人打敗了,哪有你們這麼麻煩,真是囉嗦!”
長尾景虎以前打仗的風格就是這樣,一幫家臣團根本不插嘴全靠他一人乾綱獨斷,政務上他會選擇聽從譜代家臣們的重要意見,軍事上卻是一直自己來拿主意,即便是本莊實乃、長尾景信的提議也不怎麼採納。
越後之龍的打仗本領三分靠勤學,七分靠天賦,就如那些大兵法家一樣,一本兵書能讀出當世名將,而普通書生和小校們讀一百年也還是那樣,戰爭學就是非常吃天賦的一門學問,不存在勤學苦練哪怕再笨也能成為當時名將的可能性,吳下阿蒙也需要有呂蒙那天賦才能做到。
“臣下支援和泉守!打一打試試看總比等著強。”內藤正成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屬於那種三槓子打不出一個屁的悶人,從外表看起來就是個忠厚朴實的武士,誰又能想到他就是名震天下的一代名將,親手射殺十河一存的猛將殺手。
本多時正見家內的有力譜代作出表態,立刻挺直腰桿笑呵呵道:“和泉守此言差矣!內藤殿請稍安勿躁,軍略籌謀切不可操之過急,館主大人與彈正殿的風格不同,拿來做比對不太合適,以我時正看來還要再議,再議……”(未完待續。。)
ps: ps:歷史上下田長尾家是1568年被滅族,理由就是牽入本莊繁長的謀反案,就是被我們“心慈手軟”的上杉謙信滅掉的,所以說上杉謙信優柔寡斷還是有失偏頗的,此君前期理想主義者,後期也是個腹黑手狠的戰國大佬。
第356章 武田先動
吉良義時面無表情的聽著他們爭論,心裡暗想著:“鍛鍊忍耐力和養氣功夫,為君者一定要高深莫測,切不可隨意發表態度,多問少答多聽少說……這個君主當的還真是麻煩呀!”
吉良軍不動是因為他沒有找到更好的時機去動彈,現在大規模渡河攻擊大堀館一點用處都沒有,一萬三千大軍渡河沒有一個時辰根本完不成,有這個時間大堀館城上的烽火臺早就燒起烽火許久了。
武田家的援軍會比吉良軍團來的更早,以逸待勞且攻城部隊背靠河流心有旁騖,這攻城戰還沒打就先輸了一半,所以每一次攻城都變成失敗的結果,這種嘗試他做過很多次,一次次更換登陸地點依然沒有更好的效果。
不去責怪家臣團做無意義的爭吵,家臣們有意見反饋才能瞭解他們的想法,吉良家臣團裡其他的聲音太少,武士們大多沉默寡言或者不愛插嘴,總大將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這樣既有好處也有壞處,他更喜歡聽一聽特別的聲音,哪怕說錯了也好。
“說到底,還是以劣勢兵力擔任攻擊的一方壓力太大了,更坑人的是對面的優勢兵力以逸待勞,而且防守方還是以善守聞名的武田晴信,打仗只求五分勝,喊出人是城,人是砦,人是垣,人情是朋友,仇恨是敵人,他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