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北京市—徐姓、胡姓、杜姓(第1/3 頁)
徐姓
- 起源:
- 源於嬴姓:徐姓主要源自嬴姓,其得姓始祖為夏朝徐若木。伯益曾佐大禹治水,立下汗馬功勞,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今安徽省泗縣北),建立了徐國。徐國曆夏、商、週三朝,後被楚國所滅,但其子孫仍以國名為氏,散居於江淮之間。
- 源於子姓: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後,將殷商遺民分為六個氏族給魯公,其中之一便是徐氏族。
- 源於改姓: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有一些其他民族改姓為徐。如北魏時期,居住在今寧夏賀蘭山地區和甘肅慶陽地區的氐族中有改姓徐的人;明朝初年,蒙古族人七十五歸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賜漢姓為徐晟,其後代稱為徐氏;還有朝鮮族、滿族等民族在歷史中也有改為徐姓的情況。
- 變遷:
- 早期遷徙:商朝末年,徐氏族人從山東南遷至江蘇、安徽一帶,成為當地的望族。周朝時期,徐氏族人又向周邊地區擴散,逐漸遍佈黃河中下游地區。
- 春秋戰國時期:徐氏族人逐漸向南遷徙至江淮流域,徐國的國君徐偃曾率領族人向東南遷至江淮之間的地區。此外,還有部分徐氏族人南遷至福建、廣東等地。
- 唐宋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徐氏族人又開始大規模南遷至江南地區。他們在江南地區逐漸形成了新的聚居地,為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明清時期:徐氏族人的遷徙規模進一步擴大,一部分人繼續南遷至華南地區,另一部分人則向西遷徙至四川、貴州等地。這一時期的遷徙不僅使徐姓人口分佈更加廣泛,也為各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近代以來: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許多徐姓人為了躲避戰亂而離開家鄉,前往各地謀求生計和發展機會。建國後,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和城市化程序的推進,大批徐姓人離開農村前往城市發展。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徐姓人走出國門,前往海外尋求發展機會。
- 在北京的分佈: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和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口。徐姓在北京也有一定的分佈,他們可能是因工作、學習、經商等原因來到北京。在一些傳統的老城區、商業區、文化區以及新興的居民區等都可能有徐姓人的身影。不過,具體的分佈情況較為分散,沒有形成特別集中的聚居區域。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和人口的流動,徐姓在北京的分佈也在不斷變化和擴充套件。
胡姓
- 起源:
- 出自媯姓: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將自己的長女嫁與舜帝的後代媯滿,封於陳,建立陳國,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媯滿在陳地建國為陳。媯滿死後,諡號為陳胡公,其子孫有以其諡號為姓者,稱為胡姓。這是胡姓最主要的起源之一,陳胡公也被後人尊為胡姓的得姓始祖。
- 出自姬、歸姓:一是姬姓胡國,位於河南漯河東,曾參與攻打吳國,後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滅後相繼被納入己姓;其二為歸姓胡國,位於安徽阜陽,春秋末期被楚國滅,國君子孫以胡為姓,形成兩支胡氏,世代相沿。
- 他姓改姓: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胡(紇)骨氏,進入中原後改為漢姓,稱胡氏;李唐皇家的後裔為胡三公拯救於危急之中,其後發達,遂為明經胡氏。此外,古代北方匈奴族後裔敕勒族中也有不少人改姓胡。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還有其他一些少數民族也有改姓為胡的情況,如鮮卑、契丹、瑤族、蒙古族、滿族等。
- 變遷:
- 先秦時期:胡姓主要在陳國、胡國等地區發展,隨著國家的興衰和人口的遷徙,胡姓逐漸向周邊地區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