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臺灣省—唐姓、藍姓、蔣姓、石姓、紀姓、姚姓、古姓、(第1/2 頁)
唐姓
- 起源:主要出自祁姓和姬姓,為黃帝軒轅氏之後,亦為帝堯之後。一是西周初周成王滅唐,把古唐國之地封與其弟叔虞,叔虞的庶出子孫中有唐氏。二是帝堯的後代最初封於陶,後來遷於唐,成為陶唐氏,堯死後,舜封他的兒子丹朱為唐侯,其後代也有姓唐的。此外,還有少數民族用唐姓或改姓唐姓等.
- 變遷:唐堯率族人由河北唐縣遷徙到山西臨汾一帶。
秦漢時期,唐氏子孫開始向南方遷徙。
唐代中期“安史之亂”,中原唐氏遷移至南方各地。
宋代有晉昌唐氏隨宋室南渡,定居南方後又有遷徙。
清初,唐姓開始進入臺灣.
- 分佈:當代唐姓人口約有1000餘萬,主要分佈於湖南、四川、安徽、重慶、廣西、江蘇、貴州、雲南等省區市,其中湖南為當今唐姓第一大省。在臺灣,唐姓也是常見姓氏之一,分佈較廣.
藍姓
- 起源:相傳源於古盤瓠,為高辛氏世系;炎帝第十世榆罔賜子昌奇以貢藍授姓;以封邑、封地、食邑為姓等.
- 變遷:漳州畲族藍姓以藍明德為一世祖,二十三世孫藍兆於元末從江西遷漳浦前亭。
清統一臺灣時,漳浦藍理任先鋒,之後藍廷珍、藍鼎元等入臺,其後代也陸續入墾臺灣各地.
- 分佈:臺灣藍姓主要分佈於臺北縣、臺北市、桃園縣、宜蘭縣、屏東縣等地,分佈較多的鄉鎮市區有桃園大溪、桃園市、屏東里港、高雄岡山、臺北雙溪等.
蔣姓
- 起源:主要出自姬姓,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蔣國被滅後,其後裔子孫以蔣為姓氏。此外,源於子姓,殷商之後有蔣鋤,可能為子姓蔣氏;秦、漢朝時期南越國俚族被帝王賜姓蔣;明朝時期建州女真蔣佳部漢化姓氏為蔣姓等,在今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蔣氏族人分佈.
- 變遷:先秦時期,蔣姓主要活動在河南地區。
兩漢時期,蔣氏已東遷山東,南下江蘇、安徽、浙江等。唐朝兩次南下移民時蔣姓進入了福建和兩廣 。
明朝後期進入了臺灣.
- 分佈:當代蔣姓的人口已近540萬,為全國第四十五位大姓,主要分佈於四川、湖南、江蘇三省,其次分佈於廣西、浙江、安徽、重慶、貴州等。在臺灣,蔣姓也是較常見姓氏,分佈較為廣泛.
石姓
- 起源:主要出自姬姓和子姓。姬姓石氏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石碏,其後代以石為氏;子姓石氏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公子段,字子石,他的後代以石為氏。此外,還有少數民族如羯族、鮮卑族等改姓石氏。
- 變遷:秦漢以前,石姓主要在北方地區繁衍。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戰亂,石姓開始南遷。
唐朝時期,石姓在河南、山東、山西等地形成了望族。
宋元明清時期,石姓繼續向南方和東南沿海地區遷徙,部分石姓人也遷徙到了臺灣。
- 分佈:當代石姓人口約420萬,佔全國人口的0.35%左右,主要分佈在四川、河北、山東、陝西、遼寧、河南等省。在臺灣,石姓人口也有一定數量,分佈在臺北、高雄、臺中、臺南等城市及周邊地區。
紀姓
- 起源: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後代。紀國為周朝的諸侯國,公元前690年被齊國所滅,紀國的公族後代便以國名為姓。此外,還有少數民族如滿族、蒙古族等改姓紀氏。
- 變遷:紀姓在古代主要分佈在山東、江蘇、安徽等地。
秦漢時期,紀姓人開始向周邊地區遷徙。
唐宋時期,紀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