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部分(第3/4 頁)
關係到吃飽肚子的問題就沒有小事,公卿麼夢寐以求的無非是吃的好住的好,從這些年源義時與朝廷的愉快合作來看,這位新將軍還是非常好說話的一位武士,所以他們才敢大著膽子提出自己的一些殷切希望。包括正親町上皇、坐朝的新天皇。以及關白近衛前久、舅舅中院通為在內的所有人都在關心這個問題。
源義時看他們伸長脖子眼巴巴的表情很有意思。輕笑一聲便說道:“餘亦知禁中、公卿御料地所入不多,前度戰亂頻發致使朝廷困窘公卿受難,餘亦有意扶住朝廷以保社稷,只是考慮到遠國莊園徵稅不易,且因戰亂影響土民流離失所,下向遠國坐鎮地方亦難徵幾分稅賦,如若碰到奸猾之輩與諸君糾纏周旋鬧出訴訟,難道還要我等堂堂公卿。放下面子鬧訴訟否?這有失體面啊!”
公卿們窘的抬不起頭很是尷尬,諸家公卿哪個家族沒有家督親自下向督促稅賦經歷,尋常鬧出點訴訟折騰個十年八年不算奇怪,比如二十年前,山科言繼就為他家的御料所稅收權力,幾次三番的給前幕府將軍足利義晴送禮。
再比如源義時的舅舅,當朝従一位右大臣中院通為,他年期公的時候就為自家莊子的稅賦徵收而在加賀國糾纏十幾年,不是他死皮賴臉就想訛那點錢,而是那莊子就是他們家的莊園。沒有莊園的糧食收入他就沒飯吃,所以當他和一向宗的刁民糾纏十幾年積累豐富的經驗。便得到朝廷的大力任用提拔,就是讓他幫朝廷和鄉下的惣村打官司,打贏官司才能收到稅賦。
年輕的天皇不禁垂詢道:“源卿有何解答之策?”
源義時躬身行禮道:“臣思一策可解諸難,請朝廷將遠國的禁中、公卿御料地的所有權轉交幕府,然後由幕府在畿內劃分一塊御料所歸於禁中、公卿御料地,餘鄭重地向諸君承諾,所得預料地一定會讓陛下、諸君感到滿意。”
他這麼一說反而引起許多公卿的好奇心,今出川晴季便問道:“不知預料地所在的區域是?”
源義時說道:“山城、丹波、丹後這三國所領,糧食平均產量約在六十五萬石上下,刨除災年兇作的因素以年貢六成計算,每年可徵收糧食約合四十萬石,再刨除京都的稅賦不計算,間別錢、棟別錢等稅收約合八萬貫文左右,餘的意思是將這三國劃為朝廷的御料地,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哇!這麼多……”年僅八歲的小外甥,卻已是従三位左近衛中將的近衛義嗣驚呼一聲,在朝的公卿們也皆是面面相覷,每年四十萬石糧食,八萬貫永樂錢到底是什麼概念,起碼也是百萬石的大大名一年的總收入才敢比擬的,源義時就這麼大大方方的給朝廷了。
源義時笑著說道:“多嗎?其實並不多,餘可以向陛下,滿朝公卿保證,這三國之地由幕府委派代官管轄,年年精耕歲歲開荒,不用三十年這總石高增長到八十萬石問題不大,而後整修街道合併村莊,修建河提開挖新堀川,最多百年辰光就可以還朝廷百萬石,僅年貢就可以收穫六十萬石!”
公卿不禁驚呼一聲,激動的差點跳起來歡呼,全賴多年的宦海歷練把這一股衝動壓下來,務實的公卿們立刻拋棄那一腔熱血沸騰,積極的投入到劃分各家御料領所有的過程之中,首先確定的是天皇的御料地,畢竟那是貴族集團的首領,天皇得比大臣們的御料地多出很多。
接下來是五攝家,近衛、九條、鷹司、二條、一條,再下面輪到九清華,久我、三條、西園寺、德大寺、中院、花山院、大炊御門、今出川、土御門,這裡面中院家是抬家格,土御門是中院家過繼復興的鎌倉名門,給這一族清華家也是看在源義時的面子上,其後的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地下家次第排序。
經過長達十幾天的激烈爭論,最終得出一套分領方案,天皇家地位尊貴理所當然的拿到最大的一塊,分部在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