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擺地攤(第1/2 頁)
最終這臺修好的電視機,以500塊錢成交賣回給了廢品站的老闆。
主要是彩色電視機,哪怕是個二手的,500塊錢給他他都有賺頭。
另外兩臺報廢的,也就以10多塊錢一臺重新給老闆收回去,至少他把裡面的器件拆下來還能賺一些。
總體來說廢品站的老闆沒吃虧,卻總有一種當了冤大頭被人佔了便宜的感覺。
姚夏再想淘一些剩下的,人家就不讓了。
……
這一次收穫頗豐,姚夏扛著滿滿一麻袋的半導體收音機邁著輕快的步伐回到住的地方。
晚上沒事去溜達溜達,順便踩了個點。
第二天一早這人就跑到外面去各種購買元器件,回到住的招待所裡面就開始鼓搗著昨天收來的收音機。
到晚上6、7點鐘的樣子,收音機也修的七七八八,哪怕裡面沒有內臟的,姚夏也都安好了內臟。
只能說前世在學校裡面的手藝活兒還沒有落下。
想當年姚夏焊接微控制器的時候,那技術可以比的上一個八級焊工的。
當然,這也是姚夏自我感覺良好而已,真實情況如何還不好說。
……
晚上8點多,姚夏扛著一袋子的收音機,去往安門天廣場。
做什麼?
擺地攤!
安門天廣場在80年代的時候居然能讓你擺地攤你敢相信?
而且帝都的夜市比起其他的地方來說,要熱鬧的多得多。
晚上的安門天是少有的燈火通明的地方。
周圍人來人往的。
很多是外地來的觀光客,也有少數的本地人。
主要是因為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以後,對於消費觀念也有了一些變化,這一點在帝都,在沿海地區體現得尤為明顯。
改革開放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錢是真的值錢。
你只要有錢,幾乎能辦所有的事情。
這時候剛剛放開計劃管制,國家對民營經濟開始放寬,人們需求大增,但是供給不足,是個現在人不太能理解的短缺經濟年代。
幾乎什麼都缺,家用的鍋碗瓢盆,女人的絲襪內衣都是緊俏貨。
一些膽大的人就開始做起了小商販,他們要不就是無業或待業青年,要不就是“兩勞”(勞教和勞改)釋放人員,沒有活路,只能碰碰運氣。
先坐火車去南方進貨,然後回北方在街頭一邊擺攤叫賣一邊和城管打游擊。
看過姜文早期電影《本命年》的都知道,刑滿釋放的青年李慧泉找不到合適工作只好去擺攤賣鞋子絲襪。
……
帝都最有名的秀水街,從最早買服裝百貨,外國人多了就賣南方絲綢,再後來開始賣a貨。
當然,擺攤不只是賣服裝百貨,還有賣打口碟、賣有色讀物、賣盜版vcd……總之什麼都短缺的那幾年,擺攤的人真是一夜暴富。
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攤位,20世紀末很多人在這裡完成原始積累,成了改革開放第一批暴發戶。
姚夏去的時間點剛剛好,工人們剛下班,吃完晚飯,閒暇時間除了造人之外也沒啥事情可以做,就會出門溜達。
小商販們都張羅起來,安門天廣場當中跟趕場似的,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小攤子,主要以服裝首飾為主,其次就是皮鞋、包包、小吃和一些不知道從哪裡淘來的古玩,也沒人知道真假。
而收音機、手錶這種東西,雖然也有賣的,但不算多。
姚夏鋪開一張方格子布,開始從綠色軍包裡面將一些收音機給拿出來,在上面擺放整齊,這就算正式營業了。
得虧之前跟雙胞胎她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