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如果他們堅守東面,那麼我們就騷擾他的西面,增援西面我們就再去騷擾他的東面,在他們東西奔走的過程中,我們就能發現他們的邊界的虛實和兵力強弱。
然後集中兵力攻其薄弱,則會所向無敵,席捲敵軍,但不要太興師動眾。
此時只須用輕兵騷擾即可,敵人素來怯懦,知道我軍征討,必然會重兵來應戰,這樣幾次下來。
對方必然民困國竭,即使不派重兵,那我們就能大獲其利,他困竭而我得利,不久江北的領地就會歸我所有。
得到江北之後。又可以用其民眾來充實我們的軍隊,壯大我們的力量,江南也就不難平定了。
這樣用兵,用力小而收穫大,得吳地那麼南方的桂、廣如我大周的囊中之物了。
到那個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去招降蜀地,假如他們不降,就四面並進,天兵席捲而定蜀地。
一旦平定,幽州就會望風而歸,但幷州是死命之寇佔據的地方,不能用恩信招撫,必須用重兵強攻。
但現在還不足以威脅邊境,可以最後再取,等待有利時機,一戰就可成功。
現在我軍兵強把壯,物資充實而完備,群臣團結知法,將官聽命用力,等莊稼再豐收一次就可以用兵平定邊境了。
今年夏秋後,在邊境一帶可以先儲存軍糧、物資,做好準備,以圖大業了臣只是一個生,不足以談論國家大事,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請陛下寬恕”
在柴榮要大臣們寫策論的時候,他內心已經有了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而且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見成效。
國家開始走向強盛,當時的大形勢也對統一有利,百姓渴望統一,從此永遠免遭戰火的摧殘。
但柴榮手下的許多大臣卻喜歡安於現狀,不支援柴榮的統一大業,柴榮一提及此事,好多人就閉口不談,所以讓大臣們寫策論也是找到全力支援他的人,輔佐他完成這一宏圖。
王樸的文章字不多,但字字說到了柴榮的心裡,這次策論讓他欣賞的只有四個人:楊昭儉、竇儀、陶谷和王樸,而王樸的策論最合他心意。
為進一步瞭解王樸的想法,柴榮又幾次將王樸召進宮裡面談,素有治國大略的王樸的應對讓柴榮非常滿意。
總結起來王樸的《平邊策》就是以下幾個步驟:
提出先攻南唐,取得南唐江北,再進一步而控制南方各國。以後再取後蜀和幽州,最後解決契丹邊患的這麼一個明確的戰略思想。
同時他有提出得民心者的天下,一定要爭取各國的民心這一政治策略。
對於無力的征討則實行避實擊虛等建議,這有點像游擊戰,不過確實構思清晰,戰略意圖一目瞭然。
在歷史上這些政策柴榮大多均予採納,成功地發動了一系列統一兼併戰爭。
可以這樣說,後周在柴榮時期,發動的一系列統一的兼併戰爭,裡面大多有《平邊策》的身影。
後來,柴榮親征吳國的時候,就讓王樸任樞密使,主持軍政事務,王樸成為國家重臣。
歷史上就是這個王樸一篇平邊策就,平步青雲了,實則是他迎合了柴榮當時的野心。
趙旭對此人也是刮目想看。怪不得此人當時會成為柴榮任命的輔佐柴宗訓的大臣,看來並非是個庸臣。
老的一代臣子老的老,死的死,柴榮也開始培養自己的親信了,自己不僅需要趙匡胤父子這樣的武將。
也需要治國的文臣,王樸就在這個時候進入了他的視線想不發達都難。
柴榮也開始他的改革之路了……
 ;。。。 ; ;
第二十二章 柴榮改革
柴榮首先要改革的就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