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第3/5 頁)
馬追著入城。
他現在戶部任職,當初那個計策他雖不知,卻是知道大梁要出兵的事的,那糧草還是他籌備的呢。
可是,哪怕覺得心裡對不住這個朋友,他也得這麼做。
幾位老大人都說,為了天下一統,他們願意做任何事,哪怕是要把自己的心挖出來踩在地上。
蜀國皇室的人被分成兩批,女眷去後宮拜見梁後,男的宗親則被押送到勤政殿裡。
皇帝和群臣都在那裡。
對於蜀國皇室的處理他們已商量出一個大概來,因為蜀國的皇子中最大的李子謙也只有十六歲,且因為魯親王據理力爭,所以和對楚國皇子們的處理不一樣。
梁帝不會太過限制他們的自由。
九年過去,現在楚國的三位皇子都已離開皇宮,梁帝只封了黃易安為國公,他的兩個弟弟一開始是依附他生活。
後來,倆人一個經商,一個則靠科舉出仕,如今正在地方上做官,倒比他們的太子哥哥還要自在能幹些。
因有了經驗和先例,這次安排蜀國的皇室便快了些,也更加寬容。
梁帝照例封了李子謙為國公,而他的弟弟妹妹們也跟隨他生活,不過朝廷會每年撥給他撫養費。
等幾位皇子女長大了,也會比照前楚國皇子女的待遇給他們一比安家費或嫁妝。
這筆錢依然存在理藩院中,全權由理藩院處理。
現在任理藩院尚書的依然是武大人,規格林清婉走前都定下了,他們只要照著先例來就好。
至於蜀後及其他嬪妃,則是再嫁隨己,她們要是不想再嫁,也可領了一筆安家銀子離開。
有子女的可跟隨子女生活。
梁國只規定這些亡國子在成年前不能離開梁都,至於成年後的事,他們是不會管的。
梁國開始在蜀國戰後重建,擇了吉日祭天,昭告天下,至此,除了還偏安一隅的大理,及被吐蕃,遼國佔去的一部分失土外,大唐的天下算是統一了大半。
可是,梁帝卻不再流露出收服之意,而是開始輕徭薄賦,讓萬民休養生息。
魯親王除了政事之外,每天就堅持不懈的去李子謙府上報到,倆人年紀相差了好幾歲,奈何李子謙向來成熟穩重,而魯親王又跳脫,所以才能成為好朋友。
有他在,李子謙的日子可比黃易安好多了,京中沒人敢欺負他,連酸話都不敢當著他的面說。
且他還很順利的就進了國子學讀書,跟當年黃易安還要到禮部去報到全然不一樣。
黃易安本來還覺得他們可能會有共同語言,畢竟都是亡國太子嘛。
但過來一看,自己倒積了一肚子的氣,轉身走了。
第五百四十章 大結局
天下一統,雖也有失去利益,心中不忿之人,但對更多的百姓而言,這是好事。
梁帝重新劃分道州,委派官員,又增開恩科,向天下招賢納士。
不僅才經過戰事的蜀地減免了賦稅,其他道州也被免了部分賦稅。
因為戰爭流落各地的災民或是當地定居下,或是開始調頭回鄉。
其中因此而死的將士和百姓,活著的人都沒能為他們傷心多少,便要開始為新的生活奔波起來。
待他們終於能緩一口氣想起來傷心時,時間又過去了很久,生活的重擔壓在身上,傷心變成了疲憊,也很難再哭出來,只是一種悲傷惋惜一直縈繞在心間。
可是看著在家裡和巷子裡跑來跑去的孩子,他們再疲憊也不由精神一振,微微露出笑容來。
好似整個人都充入了一股活力。
天下一統了,將來總不會再打來打去了吧?
他們的孩子應該不會再遭離亂之苦,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