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哥老會里攜槍出逃 木王山中草菅人命(第1/4 頁)
從明、清時代起,尤其是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入川,經多年戰爭,四川十室九空,人口銳減,從清初大規模從湖北、廣西等地移民,史稱湖廣填川。
受傳統文化影響,中國人普遍安土重遷,良人自然不願客居他鄉,所以移民中夾雜了大量遊手好閒的幫會分子,甚至是流放發配的罪犯。他們大多好逸惡勞,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被社會邊緣化之後只能嘯聚山林,以打家劫舍為業。
為了對抗官府的緝捕,他們自發的抱團取暖,從而形成了哥老會。
當時四川的哥老會又稱袍哥,發展也很快,後政府、軍隊、各行業都有大量人員進入哥老會。
因此,就連位於川陝邊遠的大山區裡,也有人經其他哥老會成員介紹而加入其中。
寒安寺鄉,是任河區位於川陝交界最邊遠的一個鄉,它與陝西的紫陽、六河等地接壤,鄉內大山連綿,雄奇險峻,森林密佈,河流眾多,而且幅圓面積大,直徑最遠達六十華里之巨。
由於身在窮鄉僻壤,官府難以管理,就有人好逸惡勞,想著靠武力欺負弱小,強取他人財物,吃香的喝辣的。
當一聽有人介紹加入袍哥,不但有勢力依靠,而且還常常可以花天酒地,幸運跟對了大哥,還可當縣長、鄉長,甚至還可以當軍長、師長、團長、營長,一下子就魚躍龍門,過上人上人的日子,這鄉里就有不安份守己的人甘願加入了。
當時的寒安寺鄉就有陳府德、陳開竣、曾富山、鍾度田、廖品三等人流竄出去,加入了哥老會。
沒料到,他們加入時,正是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後的軍閥混戰時期,他們被編入軍隊,成為了軍閥的炮灰。
成都某軍營內。
今天操練結束,同在一個連內的陳府德、廖品三、陳開竣、鍾度田、曾富山五人在解散時,互相看了看,什麼也沒說就各自回營。
其實,他們雖然什麼都沒說,可彼此都明白了要相聚在預定地點的心思。
隨著形勢越來越緊張,到處都在打仗,他們所在的團,也聽命去打了幾個糊塗仗,還好因部隊多是哥老會成員加入的新兵,只是小打小鬧了幾回。
但是,就小打小鬧,每仗都有人被炮轟死、槍打死,也還怕死不向前的被軍官擊斃的,所以他們四人也同其他炮灰兵一樣,成天提心吊膽,隨時想著保命、逃命。
下午,五人各找理由向排長請假三小時,就出了軍營,到了附近一處臨河邊的小飯館。
他們是兵,也經常來,飯館老闆都熟悉了,就把他們安排在一間安靜的房間。
等店小二來泡上茶,給每人倒上一大碗,他們就打發店小二出去,坐在門邊方向的廖品三就去關上了門。
五個人圍坐在一張四方木桌前。
“陳大哥,聽說最近又要開拔了,這次是打大仗,只要一去,多半落不下個囫圇屍首,怎麼辦?”四人中年紀最小的廖品三看著正喝茶的陳府德問。
幾個人中,二十七八歲的陳府德,初識幾個字,腦瓜子靈活,而且又孔武有力,敢衝敢拼,在部隊也很得連長、排長、班長的賞識。
因此他成了幾個人的主心骨。
廖品三問的話,也是其餘人想問的話,都只有二十五六的陳開竣、鍾度田、曾富山都一齊緊看著正悠然品茶的陳府德。
“急什麼?光急有什麼用?遇事要動動這個。”陳府德放下茶碗,用右手食指指了指自己的大腦袋。
“陳哥,讓我們幾個去打人殺人有辦法,可這動腦子的事,兄弟幾個加起來也不如你呀,你得想個招嘛!”鍾度田反應也不慢,趕緊說恭維話,其實,鍾度田識的字比陳府德多,心機更深,只是平時深藏不露,而且他心裡也很服陳府德。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