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胤祄病死後,康熙帝痛不欲生。然而身為兄長的皇太子允礽,在弟弟病了的時候不聞不問,等胤祄病死後仍是漠不關心,其極端自私的本性完全暴露,康熙帝因此受到很大刺激。
由於皇儲關係十分緊張,在忐忑不安心情的驅使下,皇太子本人偷偷在夜間到皇父帳前窺視動靜,平日也派親信偵察康熙帝起居,探聽有關訊息。康熙得到別的王子的密報,說父王您知道晚上有人從帳篷外面偷偷往裡窺探嗎?康熙聽了雷霆震怒,通知所有近臣將官集合在一起,把太子用鐵鏈捆起來,又把其他那些王子、阿哥們全捆起來,氣憤至極的康熙也顧不得許多,當著朝臣的面痛數太子的罪惡,說:&ot;你太不像話了!太過分了!你的一些吃穿用度都遠遠在我之上,竟然還不知足去私拿國庫的錢!讓你去南巡,你就強迫當地的官員督撫給你進奉金銀珠寶;你還不辨忠奸任用小人,盤剝百姓,私吞外邦進貢的物品!不僅如此,在幼弟十八阿哥病危、父王焦慮萬分的情況下,你竟然無動於衷,毫無忠孝義悌,更有甚者,竟然夜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看我死了沒有;派人監視我的一舉一動,使我整天提心弔膽,覺得自己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被人給毒死、刺死了!&ot;說到這裡,英武一世的康熙大帝突然失態,痛苦地撲倒地上大哭。他憤恨地說,&ot;像你這樣的人又有何德何能繼承祖宗的家業!&ot;於是宣佈把太子胤礽廢掉。
康熙愛廉吏
說到清代的清官,第一要提的自然要數有大清第一廉吏之稱的于成龍。他一路在康熙皇帝用人唯賢的庇佑和上級官員的表彰與舉薦下,在仕途中青雲直上。康熙帝曾多次表彰他,後又把于成龍安排掌管朝廷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同時在富庶的江浙地區任兩江總督。在兩江總督任上,由於妨礙了朝廷上下各路貪官汙吏在江浙的財路,于成龍遭到當時很多官僚的忌恨和陷害,甚至在他死後,仍然有很多人陷害他。而康熙皇帝明白這層道理,很高明地予以應對。比如,有一位官員說于成龍晚年&ot;非常清廉,但因為年老糊塗,常常被屬下矇蔽。&ot;康熙卻回答說:&ot;以前有很多人說于成龍到江南後,改變了清廉的品行。可等他死後,大家才發現他始終都是清廉的。這都是因為他性情耿直,得罪的人多,大家陷害他才這麼說的。&ot;
清朝另一位大清官湯斌,深得百姓愛戴。高升之後,即將離開原先的任地,百姓們苦苦挽留,湯斌就寫了個佈告告慰百姓,中間有一句&ot;愛民有心,救民無術&ot;。被政敵誣告到皇上那裡,說他這句話是誹謗、侮辱皇上的。康熙聽了以後非常生氣,但他知道湯斌是個能幹的清官,就把這口氣嚥了下去,照樣對湯斌委以重任。湯斌死後,康熙才發了一句牢騷:&ot;我對湯斌那麼好,他為什麼還是訕謗不休?&ot;
康熙的長壽秘訣
康熙對待所謂&ot;長生不老&ot;的態度很端正。他認為,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自然過程,是不可遏止的。因而人只能順應自然,多加保養,以求在一定範圍內延長壽命。
第16節:康熙的長壽秘訣(1)
康熙認為,要使身體健康,關鍵在於飲食得宜,不能有所偏嗜,更不能暴飲暴食。應該對自身的情況加以注意,合理進食。康熙身為帝王,臣子自然竭盡全力地向他獻媚邀寵。他愛吃水果,於是各地官員爭先恐後地採摘鮮果進貢,但他從不多吃,總是品嘗一點兒就夠了。他說:&ot;這些鮮果還不夠熟,等放熟了,氣味甘美時再吃吧!否則,對身體無益。&ot;
康熙每次出巡,總是拒絕那些儘是山珍海味的宴席,而專吃當地所產的時令菜。他說:&ot;老年人應該吃一些口味比較淡的食品並且多吃蔬菜,這樣就會少生病。&ot;對於那些不恤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