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身先士卒的劉錦棠(第1/2 頁)
9月27日,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革命軍主力在這一天舉行了莊重的祭天儀式,殺牛宰羊,以祈求神靈庇佑。
隨後,全軍整裝待發,踏上了征途。
步隊各營沿著寬敞的大道前進,而劉錦棠則親自率領馬隊各營,選擇了一條崎嶇的小道。
經過五天的艱苦行軍,10月2日,劉錦棠率領的馬隊與步隊同時抵達了曲惠,與董福祥的部隊勝利會合。
會合後的翌日,戰局再起變化。
餘虎恩、黃萬鵬擔任奇兵,率領三個團的騎兵,銜枚疾進,取道烏什塔拉。
他們沿著博斯騰湖南岸行進,巧妙地穿插到庫爾勒的側背,意圖給敵人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與此同時,劉錦棠則率領其餘主力部隊,沿著大道直指開都河。
這種打法,實際上與古牧地之戰時的策略如出一轍。
然而,老對手馬明在吃過一次虧之後,已經變得更加狡猾。
叛軍的偵察兵發現了湘軍主力傾巢而出的行動跡象,馬明為了阻擋革命軍的行軍速度,同時也為自己爭取逃跑的時間,果斷下令掘開了開都河的河壩。
河水洶湧而出,瞬間淹沒了道路,給革命軍的行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馬明的這一舉動,雖然暫時延緩了革命軍的步伐,但也暴露出了他的恐慌和無奈。
開都河,這條在神話小說《西遊記》中被描繪為流沙河的神秘河流,現實中同樣以其湍急的水流和難以逾越的特性而聞名。
它自北向南蜿蜒流淌,最終在東南方向匯入博斯騰湖。
在洪水期,開都河的水面可以寬數百米,是一條極具障礙性的河流。
馬明下令掘開河壩後,開都河的河水氾濫成災,將喀喇沙爾與庫爾勒之間一百數十里的地帶變成了一片汪洋。
洪水肆虐,深處足以沒過人的頭頂,即使是淺水區,水位也達到了馬背的高度。
原本的通行大道不復存在,湘軍的行軍路線被迫中斷。
面對這樣的困境,湘軍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
一方面,他們開始搭建臨時橋樑,修復被洪水沖毀的道路,以便能夠繼續前進。
另一方面,他們還要堵塞決口,阻止更多的河水湧入已經氾濫的區域。
這些措施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極大地減緩了湘軍的行軍速度。
10月7日,劉錦堂率領著馬隊沿著小路終於抵達了一線喀喇沙爾。
眼前的景象令人震驚,城池已經被洪水吞噬,官署和民舍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一片汪洋。
城郊十里之外,沿途的民舍都被燒燬,民眾也不知去向,顯然是在馬明的裹脅下逃亡了。
此時,當地只剩下土爾扈特蒙古人在遊牧,他們對革命軍表示了支援,並幫助劉錦堂的部隊渡過了哈爾哈阿滿溝。
湘軍繼續前進,最終抵達了庫爾勒,但這裡同樣是一座空城。
董福祥感嘆道:“逆匪堅壁清野,大軍無糧可覓,如何追敵?”面對這樣的困境,劉錦棠沉思了半晌,他知道兵貴神速,不能讓馬明再次逃脫。
於是,他果斷下令,決定快馬加鞭追擊叛軍。
劉錦棠命令董福祥、黃萬鵬、譚拔萃、陶生林四人從各自軍中挑選出精銳士兵數百人,合計三千人,每人攜帶六日的口糧,直奔庫車進行截擊。
這支精銳部隊的任務是迅速追上叛軍,阻止他們繼續逃竄。
同時,羅長祜和餘虎恩則負責督率後隊的各營,他們要在行軍途中掘地尋糧,籌集足夠的糧資,以便後續部隊能夠迅速跟進。
湘軍眾將經過一日的疾馳,終於抵達了名為達雅爾的村莊。